云中至日
[清代]:朱彝尊
去岁山川缙云岭,今年雨雪白登台。
可怜日至长为客,何意天涯数举杯。
城晚角声通雁塞,关寒马色上龙堆。
故园望断江村里,愁说梅花细细开。
去歲山川缙雲嶺,今年雨雪白登台。
可憐日至長為客,何意天涯數舉杯。
城晚角聲通雁塞,關寒馬色上龍堆。
故園望斷江村裡,愁說梅花細細開。
“云中至日”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去年就登临了缙云山,今年又置身于这风雪弥漫的白登山。
可怜我在冬至还在他乡为客,何曾想到会在此天涯举杯消愁。
傍晚边城响起的号角声直通雁门关,关外积雪呈现出斑驳之色,延伸到白龙堆沙漠。
遥想家乡在远方的江村之中,却又怕说起此时梅花已经盛开了。
注释
云中:古郡名,今山西大同市。至日:冬至节。
缙云岭:又名仙都山,在今浙江缙云县境。
白登台:即白登山,在今山西大同市东北,为汉高祖被匈奴围困处。
日至:日南至,即冬至。
何意:何曾想到。灭涯:远方。数:屡次。
角:军中吹的号角。雁塞:即雁门塞,又名雁门山,在今山西代县西北。
关:雁门关,在山西省代县北部,为长城要塞之一。马色:这里疑指地有积雪,现出斑驳之色。龙堆:亦称白龙堆,在新疆罗布泊以东至甘肃玉门关,古代为西域交通要道。
愁说:指怕提起故乡风物。细细开:形容花枝繁盛,花时长久。
“云中至日”鉴赏
赏析
首联“去岁山川缙云岭,今年雨雪白登台”,交代行踪,说自己并不是今朝不得归家,而是久在异地,漂泊至今。“山川”、“雨雪”暗示在外的艰辛,今年的情形尤其令人伤悲,雪花纷至,山中寒气逼人。“可怜日至长为客,何意天涯数举杯”直抒胸臆,可叹游子在佳节时分,众人团圆之际,只能登高饮酒排解忧愁。“长”、“数”字表明诗人在外做客之久及思乡之苦。颈联“城晚角声通雁塞,关寒马色上龙堆”,放开视角,由景人情,由眼前的萧瑟之景联想到塞外边地的荒冷,以此烘托孤寂凄冷的心境。尾联收束全篇,想起故乡的风物,聊解愁肠,但路途遥远,即便是决眦也不能如愿。这重重的阻隔,加上料想故园的梅花正是恣情怒放,尽展风姿的时候,禁不住伤痛万分,还不如勿提此物。这样的心境使得善于含蓄寄意的诗人也直说“愁”字了。
这首诗代表了朱彝尊诗歌的特色。全诗讲究对仗,除尾联外,三联全都对仗工整。尤其是首联、颈联含有四个地名,使用自然贴切。另外,尾联还借用了杜诗的诗意。如此使诗歌典雅深婉,意味颇深,可以见出诗人才华出众。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冬至在云中郡(今山西大同)过节的所见所闻。康熙三年(1664年),诗人往谒山西按察副使曹溶,居住于大同的万物同春亭。冬至这天本应与家人团圆,身处天涯的诗人思乡之情油然而生,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清代·朱彝尊的简介

朱彝尊(1629~1709),清代诗人、词人、学者、藏书家。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驱芳,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汉族,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除检讨。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书房。曾参加纂修《明史》。博通经史,诗与王士祯称南北两大宗。作词风格清丽,为浙西词派的创始者,与陈维崧并称朱陈。精于金石文史,购藏古籍图书不遗余力,为清初著名藏书家之一。
...〔
► 朱彝尊的诗(15篇)〕
明代:
王世贞
歌起处,斜日半江红。柔绿篙添梅子雨,淡黄衫耐藕丝风。家在五湖东。
歌起處,斜日半江紅。柔綠篙添梅子雨,淡黃衫耐藕絲風。家在五湖東。
清代:
查慎行
高登桥下水汤汤,朝涉河边露气凉。
行过淇园天未晓,一痕残月杏花香。
高登橋下水湯湯,朝涉河邊露氣涼。
行過淇園天未曉,一痕殘月杏花香。
元代:
杨载
朝来千骑出城闉,为向东湖踏早春。
素练羃林云气薄,明珠穿草露华新。
山花献笑开檐畔,海鸟忘机戏水滨。
记取当年贤太守,及时为乐与斯民。
朝來千騎出城闉,為向東湖踏早春。
素練羃林雲氣薄,明珠穿草露華新。
山花獻笑開檐畔,海鳥忘機戲水濱。
記取當年賢太守,及時為樂與斯民。
元代:
张翥
芳草平沙,斜阳远树,无情桃叶江头渡。醉来扶上木兰舟,将愁不去将人去。
薄劣东风,夭斜落絮,明朝重觅吹笙路。碧云红雨小楼空,春光已到销魂处。
芳草平沙,斜陽遠樹,無情桃葉江頭渡。醉來扶上木蘭舟,将愁不去将人去。
薄劣東風,夭斜落絮,明朝重覓吹笙路。碧雲紅雨小樓空,春光已到銷魂處。
唐代: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新晴原野曠,極目無氛垢。
郭門臨渡頭,村樹連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後。
農月無閑人,傾家事南畝。
唐代:
许浑
海燕西飞白日斜,天门遥望五侯家。
楼台深锁无人到,落尽东风第一花。
海燕西飛白日斜,天門遙望五侯家。
樓台深鎖無人到,落盡東風第一花。
明代:
王守仁
何处花香入夜清?石林茅屋隔溪声。
幽人月出每孤往,栖鸟山空时一鸣。
草露不辞芒屦湿,松风偏与葛衣轻。
临流欲写猗兰意,江北江南无限情。
何處花香入夜清?石林茅屋隔溪聲。
幽人月出每孤往,栖鳥山空時一鳴。
草露不辭芒屦濕,松風偏與葛衣輕。
臨流欲寫猗蘭意,江北江南無限情。
元代:
虞集
南阜小亭台,薄有山花取次开。寄语多情熊少府;晴也须来,雨也须来。
随意且衔杯,莫惜春衣坐绿苔。若待明朝风雨过,人在天涯!春在天涯。
南阜小亭台,薄有山花取次開。寄語多情熊少府;晴也須來,雨也須來。
随意且銜杯,莫惜春衣坐綠苔。若待明朝風雨過,人在天涯!春在天涯。
宋代:
苏轼
城上层楼叠巘,城下清淮古汴。举手揖吴云,人与暮天俱远。魂断,魂断,后夜松江月满。
城上層樓疊巘,城下清淮古汴。舉手揖吳雲,人與暮天俱遠。魂斷,魂斷,後夜松江月滿。
清代:
纳兰性德
蜃阙半模糊,踏浪惊呼。任将蠡测笑江湖。沐日光华还浴月,我欲乘桴。
钓得六鳖无。竿拂珊瑚。桑田清浅问麻姑。水气浮天天接水,那是蓬壶。
蜃阙半模糊,踏浪驚呼。任将蠡測笑江湖。沐日光華還浴月,我欲乘桴。
釣得六鼈無。竿拂珊瑚。桑田清淺問麻姑。水氣浮天天接水,那是蓬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