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虎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虎的成语
成语解释出处
fàng hǔ zì wèi放虎自卫放出老虎来保卫自己。比喻利用坏人而自招灾祸。晋 常璩《华阳国志 公孙述刘二牧志》:“此所谓独坐穷山,放虎自卫者也。”
bēi gōng shì hǔ杯弓市虎指捕风捉影,疑虑重重,自相惊扰。参见“杯弓蛇影”、“三人成虎”。詧盦《学界风潮记 天津商学界之活动》:“同时传来上海有罢市之说,以致杯弓市虎,危机伺伏,人心恐惶,险状万分。”
jù hǔ jìn láng拒虎进狼比喻一害刚去,又来一害。明 张煌言《复郎廷佐书》:“乃拒虎进狼,既收渔人之利于河北。”
měng hǔ chū shān猛虎出山像凶猛的老虎出山一样。形容动作勇猛又快速。亦作“猛虎下山”、“猛虎离山”。刘流《烈火金刚》第12回:“毁公路老百姓暴风卷土,歼敌人八路军猛虎出山。”
chī shì hǔ gù鸱视虎顾见“鸱视狼顾”。《淮南子·精神训》:“真人之所游,若吹呴呼吸,吐故纳新,凫浴猿躩,熊经鸟伸,鸱视虎顾,是养形之人也,不以滑心。”
lóng mù hǔ zhì龙拏虎掷犹言龙争虎斗。宋·喻汝砺《八阵图》诗:“笑云此公大肚皮,龙拏虎掷填胸胄。”
shēng lóng huó hǔ生龙活虎比喻像很有生气的蛟龙和富有活力的猛虎。形容活泼矫健;富有生气。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95卷:“只见得他如生龙活虎相似,更把捉不得。”
hǔ shì yīng yáng虎视鹰扬扬:高举,飞起。像老虎那样雄视,像老鹰那样飞翔天空。形容人很有威仪。清·施润章《重刻<何大复诗集>序》:“明正德间,李空同虎视鹰扬,望之森森武库,学者风靡,固其雄也。”
rú láng sì hǔ如狼似虎像狼虎一样。比喻非常凶暴。《尉缭子 武议》:“一人之兵,如狼似虎,如风如雨,如雷如霆,震震冥冥,天下皆惊。”
hǔ wò lóng tiào虎卧龙跳形容字势雄浑超逸。南朝 梁 袁昂《评书》:“王右军书,字势雄强,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阁,故历代宝之,永以为训。”
yǎng hǔ zì niè养虎自齧比喻姑息敌人,终致损害自己。齧,同“啮”。
diào hǔ lí kē调虎离窠调:调动,引诱;窠:动物的巢穴。比喻用计使敌方离开有利的地方,以便乘机行事。明·郭勋《英烈传》第73回:“天已大明,李文忠把大队人马,径抵应昌城外安营。此是刘军师这调虎离窠之计。”
yǔ hǔ móu pí与虎谋皮和老虎商量;要它的皮。比喻跟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人去商量损害他人利益的事;绝对办不到。后多指要恶人放弃自己的利益;纯属幻想。《太平御览》第208卷引《符子》:“欲为千金之裘,而与狐谋其皮,欲具少牢之珍而与羊谋其羞。言未卒,狐相率逃于重丘之下,羊相呼藏于深林之中。”
yīng yáng hǔ shì鹰扬虎噬如鹰飞扬,似虎噬咬。形容耀武扬威,穷凶极恶。明·陶宗仪《辍耕录·阑驾上书》:“散散、王士宏等,不体圣天子抚绥元元之意,鹰扬虎噬,雷厉风飞。”
hǔ shēng sān zì,bì yǒu yī biāo虎生三子,必有一彪比喻众多子女之中,一定有一个超群出众的人。《癸辛杂识》:“谚云:‘虎生三子,必有一彪。’”
mò yǔ zhī hǔ没羽之虎比喻怪石。西汉·韩婴《韩诗外传》第六卷:“楚能渠子夜行,见寝石,以为伏虎,弯弓而射之,没金饮羽,下视,知其石也。”
hǔ shì dān dān虎视眈眈眈眈:注视的样子。像老虎一样凶狠地注视着。形容心怀不良;伺机攫取。《周易 颐》:“虎视耽耽,其欲逐逐。”
měng hǔ xià shān猛虎下山形容勇猛而迅速清·吴趼人《九命奇冤》第26回:“大有转身作一个‘猛虎下山’之势,劈面扑来,要想杨福一闪,他好乘势翻个跟斗,到杨福后面去。”
jù hǔ pán lóng踞虎盘龙形容地势雄伟壮丽。元 汤式《哨遍 新建构栏教坊求赞》:“三尺台包藏着屯莺聚燕闲人窟,十字街控带着踞虎盘龙旧帝基。”
hǔ zōng māo jì虎踪猫迹痕迹,蛛丝马迹。
hǔ kǒu bá yá虎口拔牙在老虎嘴里拔牙。比喻冒着极大危险去做某一事情。元 弦济《一山国师语录》:“苍龙头上拶折角,猛虎口中拔得牙。”
sān rén chéng hǔ三人成虎城里本没有虎;但只要有三个人说城里有虎;听者就信以为真。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传播;就能使人信以为真。西汉 刘向《战国策 魏策二》:“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
dǎ sǐ hǔ打死虎比喻抨击已失威势的人。
dà xián hǔ biàn大贤虎变虎变:如虎身花纹的变化。比喻居上位者出处行动变化莫测。《周易·革》:“大人虎变,未占有孚。”
gē ròu sì hǔ割肉饲虎饲:喂。割下身上的肉喂老虎。比喻既舍弃生命也无法满足对方的贪欲。西汉·司马迁《史记·魏公子列传》:“今有难,无他端而欲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
liǎng hǔ xiāng zhēng两虎相争两只老虎相互争斗。比喻力量强大的双方相搏斗。《战国策 秦策二》:“今两虎诤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史记 春申君列传》:“天下莫强于秦楚,今闻大王欲伐楚,此犹两虎相与斗。”〖示例〗我相公官至下大夫,不知为何,近日只要与上大夫赵正卿争朝,我想两虎相争,必有一伤。 ★明 徐元《八义记 张维评话》
hǔ pí yáng zhì虎皮羊质质:本性。比喻外强内弱,虚有其表。西汉·扬雄《法言·吾子》:“羊质虎皮,见草而悦,见豺而战,忘其皮之虎矣。”
zòng hǔ guī shān纵虎归山把老虎放回深山。比喻放走敌人;留下后患。纵:放;释放。晋 陈寿《三国志 刘巴传》裴松之注引《零陵先贤传》:“若使备讨张鲁,是放虎于山林也。”
yáng zhì hǔ xíng羊质虎形质:本性。比喻外强内弱,虚有其表。《慈溪太后演义》第13回:“看似新机勃发,政局昌明,其实是徒袭皮毛,未得精髓,羊质虎形,济什么事?”
fēng cóng hǔ,yún cóng lóng风从虎,云从龙比喻事物之间的相互感应。《周易 乾》:“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
hǔ kǒu bá xū虎口拔须从老虎嘴边拔胡须。比喻冒极大的风险。霍达《穆斯林的葬礼》第一章:“于是就有一些专门拉纤的掮客,壮着胆子来找侦缉队长,想从虎口拔毛。”
hǔ sì chū xiá虎兕出柙兕:犀牛一类的野兽。柙:关兽的木笼。虎、兕从木笼中逃出。比喻恶人逃脱或作事不尽责,主管者应负责任。春秋·鲁·孔丘《论语·季氏》:“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hǔ kū láng wō虎窟狼窝窟:洞穴。比喻极其危险的地方。明·施耐庵《水浒传》第37回:“不是宋江来和这人厮见,有分教,江州城里,翻为虎窟狼窝。”
huà hǔ huà pí nán huà gǔ画虎画皮难画骨比喻认识一个人容易,了解一个人的内心却难。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一卷:“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hǔ xiào láng háo虎啸狼号啸:兽类的长吼声;号:大叫。比喻强暴者在掠夺时的叫嚣。清·南荃外史《叹老》:“你看那境内啊!弄潢池鼠偷狗盗;你看那境外啊!猎中原虎啸狼号。”
qín hǔ ná jiāo擒虎拿蛟蛟:传说中能发洪水的龙。擒住老虎捉拿蛟龙。比喻降伏强敌,本领高强。元·无名氏《暗度陈仓》第二折:“准备擒虎拿蛟计,银山铁壁撞将来。”
tóu bì chái hǔ投畀豺虎畀:给与。原指那种好搬弄是非的人,要把他扔出去喂豺狼虎豹。形容人民群众对坏人的愤恨。《诗经 小雅 巷伯》:“取彼谮人,投畀豺虎。”
lóng téng hǔ zhì龙腾虎掷同“龙腾虎蹴”。清·夏清贻《何日醒·东三省》:“战鼓三挝,龙腾虎掷挪。”
hǔ wěi chūn bīng虎尾春冰踩着老虎尾巴,走在春天将解冻的冰上。比喻处境非常危险。《尚书 君牙》:“心之忧危,若蹈虎尾,涉于春冰。”
xī lǐ mǎ hǔ稀里马虎不认真,马马虎虎。
hǔ xué dé zǐ虎穴得子比喻诗文贴切中肯。明·郎瑛《七修类稿·佛顶菊》:“先生之作,诚可谓虎穴得子矣!”
huà hǔ lèi quǎn画虎类犬画虎画得像只狗。比喻模仿的效果不好;弄得不伦不类。唐 刘知幾《史通 六家》:“观其所述乃似《孔子家语》、临川《世说》,可谓画虎不成反类犬也。”
yǐn hǔ zì wèi引虎自卫引:招引。引来老虎,保卫自己。比喻企图依仗恶人,结果反受其害。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三回:“严颜在巴郡,闻刘璋法正请玄德入川,拊心而叹曰:‘此所谓独坐穷山,引虎自卫者也!’”
yún lóng fēng hǔ云龙风虎虎啸生风,龙起生云。指同类的事物相感应。《周易 乾》:“云从龙,风从虎。”
liǎng hǔ xiāng dòu,bì yǒu yī shāng两虎相斗,必有一伤斗:争斗。比喻两个强者互相搏斗,必然有一方要遭严重损害。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二》:“虎者,戾虫;人者,甘饵。今两虎争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
shǐ hǔ chuán é豕虎传讹同“豕亥鱼鲁”。清·钱大昕《<廿二史考异>序》:“而世之考古者,拾班范之一言,擿沈箫之数简,兼有竹素烂脱,豕虎传讹,易斗分作升分。”
láng tūn hǔ cān狼吞虎餐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清·彭养鸥《黑籍冤魂》第23回:“他们把饭煮熟,菜烧好,聚在一起,就在村前打麦场上,狼吞虎餐的吃。”
dà rén hǔ biàn大人虎变虎变:如虎身花纹的变化。比喻居上位者出处行动变化莫测。《周易·革》:“大人虎变,未占有孚。”
yǎng hǔ yí huàn养虎贻患同“养虎自遗患”。明·张居正《答宣大巡抚计处黄把二虏》:“此所谓引贼入家,养虎贻患,是何等计策乎?”
chái hǔ sì nüè豺虎肆虐豺、虎:两种凶残的野兽。比喻坏人像凶残的野兽般横行不法。汉·张衡《南都赋》:“帝乱其政,豺虎肆虐,真人革命之秋也。”
hǔ dàng yáng qún虎荡羊群老虎冲进羊群中。比喻以强凌弱,为所欲为。同“虎入羊群”。清 石玉昆《三侠五义》第九十二回:“那知小侠指东打西,窜南跃北,犹如虎荡羊群,不大的工夫,打了个落花流水。”
hǔ tǐ yuán bān虎体原斑虎体:像老虎勇猛的身体;斑:杂色花纹或斑点。比喻朝廷大官。元·无名氏《雁门关》第二折:“花根本艳,虎体原斑。”
láng chóng hǔ bào狼虫虎豹①泛指凶猛的动物。②比喻恶人歹徒。明·贾仲名《对玉梳》第三折:“转过这山坡,一簇榆林,黑洞洞的,不知里面藏着什么狼虫虎豹。”
yáng rù hǔ kǒu羊入虎口羊落到了虎口里。比喻落入险境,有死无生清·钱彩《说岳全传》第16回:“犹如驱羊入虎口耳。”
lóng téng hǔ cù龙腾虎蹴喻勇猛冲击,势不可当。清·魏源《圣武记》第一卷:“与一弟三侍卫弃军先进,渡河冲阵,龙腾虎蹴,以四人败敌八百。”
hǔ yàn láng cān虎咽狼餐咽:吞。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的样子。元·无名氏《耍孩儿·拘刷行院》:“虎咽狼餐胜似趁熟,酄得十分透。”
hǔ xué láng cháo虎穴狼巢虎和狼的窝巢。比喻极其危险的地方。
lóng tán hǔ xué龙潭虎穴潭:深水坑;穴:动物的窝。龙潜居的深潭;虎藏身的穴窝。比喻极其凶险的地方。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60回:“有分教,卢浚义撇却锦簇珠围,来试龙潭虎穴。”
hǔ ér guàn虎而冠冠:把帽子戴在头上。比喻生性残虐的人。《史记 酷吏列传》:“其爪牙吏,虎而冠。”
jīng tūn hǔ jù鲸吞虎据鲸吞:像鲸一样吞食;据:盘踞。像鲸鱼和老虎一样穷凶极恶地吞食与占据猎物。比喻吞并土地和财物。《旧唐书·萧铣等传论》:“自隋朝维绝,宇县瓜分,小则鼠窃狗偷,大则鲸吞虎据。”
láng cān hǔ shí狼餐虎食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5回:“阮家三兄弟让吴用吃了几块,便吃不得了;那三个狼餐虎食,吃了一回。”
hǔ xiào fēng chí虎啸风驰啸:兽类的长声吼叫。指事物之间的相互感应。南朝·梁·刘孝标《辩命论》:“夫虎啸风驰,龙兴云属,故重华立而元凯升,辛受生而飞廉进。”
lóng xiāng hǔ bù龙骧虎步象龙马昂首,如老虎迈步。形容气慨威武雄壮。三国 魏 嵇康《卜疑》:“将如毛公蔺生之龙骧虎步,慕为壮士乎?”
yǎng hǔ shāng shēn养虎伤身饲养老虎,自伤其身。比喻纵敌留患。明·沈采《千金记·入关》:“大王,你只宜乘早击之,若迟便有养虎伤身之害矣。”
lóng wēi hǔ zhèn龙威虎震形容气势奔放雄壮。常形容书法笔势的遒劲有力,灵活舒展。宋·赵与时《宾退录》第二卷:“梁鹄书,如龙威虎震,剑拔弩张。”
láng tūn hǔ yàn狼吞虎咽像狼虎一样吞咽东西。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的样子。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4回:“有一寸见方大小,和在饭里,不上一刻工夫,狼吞虎咽,居然吃个精光。”
lǎo hǔ jiè zhū,xiàng gōng jiè shū老虎借猪,相公借书相公:旧指读书人。比喻东西正合自己的心愿,到手后就据为己有。也比喻各有各的爱好。
mí lí mǎ hǔ迷离马虎糊里糊涂
lóng fān hǔ dào龙幡虎纛将帅之旗。明·陈子龙《少将行》:“五营画戟青茫茫,龙幡虎纛云霞墙。”
shēn jì hǔ wěn身寄虎吻谓把身子置于老虎嘴边。比喻处境极其危险。晋·桓彝《荐谯无彦表》:“凶命屡招,奸威乃逼,身寄虎吻,危同朝露。”
bù rù hǔ xué,bù dé hǔ zǐ不入虎穴,不得虎子不进老虎洞,就不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担风险就不可能取得成果。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班超传》:“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当今之计,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尽也。’”
liǎng hǔ gòng dòu两虎共斗斗:争斗。比喻两个强者互相搏斗。西汉·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hǔ hǔ yǒu shēng qì虎虎有生气虎虎:勇猛威武的样子。形容气势威猛,有旺盛的生命力。郭沫若《贾长沙痛哭》:“他那篇有名的万言书《陈政事书》,在两千年后的今日虽然都还虎虎有生气,但在当时的权贵者却字字都是眼中钉。”
yǎng hǔ wéi huàn养虎为患比喻纵容敌人,留下后患,自己反手其害。
yǎng hǔ zì cán养虎自残见“养虎自啮”。《魏书·羯胡石虎传》:“丞相便相凌蹈,恐国祚之灭不复久矣。真可谓养虎自残者也。”
lóng jīng hǔ měng龙精虎猛喻精力旺盛,斗志昂扬。陈残云《山谷风烟》第二一章:“大家一夜没睡觉,到如今还是龙精虎猛,表现了兄弟姐妹们对地主的仇恨。”
yáng rù hǔ qún羊入虎群比喻好人落入坏人的手中,处境极端危险。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邵九娘》:“窃意羊入虎群,狼藉已不堪矣。”
xiào miàn lǎo hǔ笑面老虎比喻外表善良,心地凶狠的人。李良杰《人生》:“现在,我算领教到他这微笑的厉害了——简直是笑面老虎。”
hǔ tǐ xióng yāo虎体熊腰形容身材魁梧,体格健壮。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回:“为首一将,生得广额阔面,虎体熊腰;吴郡富春人也,姓孙,名坚,字文台,乃孙武子之后。”
lóng zhēng hǔ yǎn龙睁虎眼形容蛮横霸道。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5回:“他家一门都是龙睁虎眼的脚色,只有三老还是个盛德人。”
shī wēi shèng hǔ狮威胜虎胜:胜过,超过。狮子的威力超过老虎。比喻妇人十分悍妒。清·孔尚任《桃花扇·逢舟》:“狮威胜虎,蛇毒如刃。”
yàn hàn hǔ xū燕颔虎须形容相貌威武。《三国演义》第一回:“玄德回视其人: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
è hǔ qín yáng饿虎擒羊像饿急了的老虎捉羊一样。形容动作迅猛。亦作“饿虎吞羊”、“饿虎扑羊”。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七回:“兄听得索郎郎的叉盘声响,使个‘饿虎擒羊’势,叫道:‘你敢来么?’”
wèi hǔ fù yì为虎傅翼傅:通“附”;翼:翅膀。替老虎加上翅膀。比喻帮助坏人,增加恶人的势力。《逸周书 寤敬》:“无为虎傅翼,将飞入邑,择人而食。”
xióng yāo hǔ bèi熊腰虎背腰粗壮如熊,背宽厚如虎。形容人身体魁梧健壮。元 无名氏《飞刀对箭》:“这厮倒是一条好汉,狗背驴腰的,哦,是虎背熊腰。”
tóu zhù shì hǔ投杼市虎投杼:抛下织布的梭子。比喻毫无根据的谣言,说的人多了,让人信以为真南朝·宋·臧质《举兵上表》:“蔽于流议,投杼市虎,成于十夫。”
wèi hǔ tiān yì为虎添翼替老虎加上翅膀。比喻帮助坏人;增加恶人的势力。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刘备枭雄,久留蜀而不遣,是纵虎入室矣。今更助之以军马钱粮,何异与为虎添翼乎?”
jiǎ hǔ zhāng wēi假虎张威犹言狐假虎威。明·胡文焕《群音类选·<忠孝记·欲进谏章>》:“费尽他机智,只是要贪名固位,假虎张威。”
lí shān diào hǔ离山调虎比喻用计谋调动对方离开原地。《白雪遗音·八角鼓·精忠》:“岳老爷得胜不班师,秦桧东窗定巧计,私造金牌传假旨,暗使离山调虎计,风波亭上死的屈。”
qiáo lóng huà hǔ乔龙画虎形容假心假意地献殷勤。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20回:“他自吃人在他跟前那等花丽胡哨,乔龙画虎,两面三刀哄他,就是千好万好了。”
lǎo hǔ tóu shàng dǎ cāng yíng老虎头上打苍蝇比喻胆大妄为,自己找死。清·刘鹗《老残游记》第20回:“问他有脑袋没有?谁敢在老虎头上打苍蝇。”
yú lǔ dì hǔ鱼鲁帝虎谓将鱼误写作鲁,帝误写作虎。泛指文字错讹。清·金桌《〈南海百咏〉跋》:“余家向有钞本,承讹踵谬,不无鱼鲁帝虎之失,恨不能一一订正之。”
dān dān hǔ shì眈眈虎视眈眈:注视的样子。像老虎那样凶狠地盯着《旧唐书·张仲武传》:“渔阳突骑,燕歌壮气。赳赳元戎,眈眈虎视。”
hǔ kǒu cán shēng虎口残生老虎嘴里幸存下来的生命。比喻经历极大的危险,侥幸得生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六回:“烦你们拜上小姐,说我铁中玉虎口残生,多蒙垂救,高谊已足千古。”
rén zhōng lóng hǔ人中龙虎比喻人中豪杰。《晋书 宋纤传》:“吾而今而后知先生人中之龙也。”
hǔ xué lóng tán虎穴龙潭龙潜居的深水坑,老虎藏身的巢穴。比喻极险恶的地方。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70回:“抵住孔宣的刀。二将又战在虎穴龙潭之中。”
lóng dūn hǔ jù龙蹲虎踞犹言龙盘虎踞。宋·丁开《建业》诗:“龙蹲虎踞江山大,马去牛来社稷空。”
qiāo shān zhèn hǔ敲山振虎谓故意示警,使人震动。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1回:“这要不用个敲山振虎的主意,怎的是个了当?”
lóng jiāng hǔ làng龙江虎浪形容惯于兴风作浪。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22回:“性明敏,善机变,会妆饰,龙江虎浪,就是嘲汉子的班头,坏家规的领袖。”
shì chéng qí hǔ势成骑虎情势像骑在老虎背上一样;很难下来。比喻已在进行中的事情;迫于情势;欲罢不能。清 吴璿《飞龙全传》:“心里其实害怕;无奈势成骑虎,只得勉强要去厮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