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离的成语
|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 xià bǐ qiān yán,lí tí wàn lǐ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 写了一大篇文章,但没有接触到主题。 | 毛泽东《反对党八股》:“其结果,往往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仿佛像个才子,实则到处害人。” |
| zhǔ máo lí lǐ属毛离里 | 比喻子女与父母关系的密切。 | 《诗经·小雅·小弁》:“靡瞻匪父,靡依匪母。不属于毛?不离于里?” |
| chún bù lí sāi唇不离腮 | 比喻关系亲近,经常待在一起。 |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12回:“我和娘成日唇不离腮。” |
| lù lí bān bó陆离斑驳 | 形容色彩绚丽灿烂 | 清 梁廷柟《曲话》第三卷:“不屑屑模文范义,通其义而肆言之,陆离斑驳,不可名状。” |
| lí lí chù chù离离矗矗 | 浓密挺拔的样子。 | 明·张岱《陶庵梦忆·山艇子》:“竹节促而虬叶毨毨,如猬毛、如松狗尾,离离矗矗,捎捩攒挤,若有所惊者。” |
| fēn bēng lí xī分崩离析 | 崩:倒塌崩裂;析:散开;解体。分裂崩溃;离散解体。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 先秦 孔子《论语 季氏》:“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
| nán shě nán lí难舍难离 | 形容相互感情很深,不忍分离。 | 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第一章:“娘儿两个难舍难离地依偎着走出门口,沿着村旁小道朝西南走。” |
| lí luán bié hè离鸾别鹤 | 见“离鸾别凤”。 | 《乐府诗集·琴曲歌辞三·胡笳十八拍》:“唐刘商《胡笳曲序》曰:‘蔡文姬善琴,能为《离鸾别鹤之操》。’” |
| jiā pò rén lí家破人离 | 犹家破人亡。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一百二回:“王庆从小不曾叫王砉一声爷的,今值此家破人离的时节,心中也酸楚起来。” |
| jué lèi lí qún绝类离群 | 绝:越过,越出;类:同类。形容超群出众。指与人群隔绝,脱离尘俗。 | 宋·苏轼《表忠观碑》:“笃生异人,绝类离群,奋挺大呼,从者如云。” |
| wàn biàn bù lí qí zōng万变不离其宗 | 宗:宗旨、目的。尽管形式上变化多端,其本质或目的不变。 | 徐特立《抗战给我的机会》:“对任何人,无论相识不相识的,总是一套话。言论有系统,万变不离其宗。” |
| jué sú lí shì绝俗离世 | 绝俗:与世隔绝。远离世俗尘世。 | 东汉·班固《汉书·王褒传》:“何必偃卬诎信若彭祖,昫嘘呼吸如侨、松,眇然绝俗离世哉!” |
| nìng wéi tài píng quǎn,mò zuò lí luàn rén宁为太平犬,莫作离乱人 | 宁:宁愿;莫:不。宁愿做太平年代的狗,也不愿做战乱年代的人。形容人们遭逢乱世的痛苦心情。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卷:“忙忙如丧家之犬,急急如漏网之鱼……正是:宁为太平犬,莫作离乱人!” |
| mào hé qíng lí貌合情离 | 指两个人表面合得来,实际上感情不合。 | 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第115回:“虽克竭敬爱,而貌合情离,与从夫之义悖矣。” |
| lí hé bēi huān离合悲欢 | 泛指别离、团聚、悲哀、喜悦的种种遭遇和心态。 | 明 陆采《明珠记 提纲》:“佳人才子古难并,苦离分,巧完成,离合悲欢只在眼前生。” |
| dàng xī lí jū荡析离居 | 荡析:离散。家人离散,没有定居。 | 《尚书 盘庚下》:“今我民用荡析离居,罔有定极。” |
| lí běn jiǎo mò离本徼末 | 犹言舍本逐末。 | 《汉书·严安传》:“侈而无节,则不可赡,民离本而徼末矣。” |
| liú lí yù hé流离遇合 | 流离:流转,离散;遇合:指遇到赏识自己的人。流离失所又再团聚。 |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流离遇合,破家失国。” |
| bù kě xū yú lí不可须臾离 | 须臾:片刻。一会都不能离开。形容至关重要 | 西汉·戴圣《礼记·中庸》:“道也者,不可须臾离者也,可离非道也。” |
| bèi jǐng lí xiāng背井离乡 | 背:离开;井:古制八家为井;引申为乡里、家宅。离开乡里。常指被迫远离家乡;到外地谋生。 | 元 马致远《汉宫秋》第三折:“背井离乡,卧雪眠霜。” |
| lí lóu zhī míng离娄之明 | 离娄:古代人名,视力很好。比喻视力极好。 | 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
| quán bù lí shǒu,qǔ bù lí kǒu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 练武的人应该经常练,唱歌的人应该经常唱。比喻只有勤学苦练,才能使功夫纯熟。 | 林雨《刀尖》:“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当战士的离不开刺刀手榴弹。” |
| lí xián zǒu bǎn离弦走板 | 比喻言行偏离公认的准则。 | 浩然《艳阳天》第12章:“您哪,也当过解放军呀,花一点,也不能算是离弦走板。” |
| chǎng huǎng mí lí惝恍迷离 | 惝恍:也作:“惝况”,失意的样子。迷离:模糊不清。指茫然若失而模糊不清的样子。 | |
| lí xīn lí dé离心离德 | 心:思想;德:信念。思想不统一;信念不一致。形容人心各异;各行其是。 | 《尚书 泰誓中》:“受有亿兆夷人,离心离德;予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 |
| mào hé xíng lí貌合行离 | 见“貌合神离”。 | 晋·葛洪《抱朴子·勤求》:“口亲心疏,貌合行离。” |
| mào hé xíng lí貌合形离 | 貌:表面上。表面上很合得来,而行动上却又差异很大。 | 晋 葛洪《抱朴子 勤求》:“口亲心离,貌合形离。” |
| xī jiāo lí qīn析交离亲 | 指离间亲友。 | 《庄子 渔父》:“析交离亲谓之贼。” |
| bān bó lù lí斑驳陆离 | 斑驳:指一种颜色中杂有其它颜色;显得花花搭搭的;陆离:参差不一的样子。形容颜色杂乱不一的样子。 | 战国 楚 屈原《离骚》:“纷总总其离合兮,斑驳陆离其上下。” |
| gōng bù lí pó公不离婆 | 老公不离开老婆。形容关系密切。 | 孙锦标《通俗常言疏证·什物》:“《合纵记》剧:自古道:‘公不离婆,秤不离砣。’《梦笔生花弦索乐府》:‘水不离波,秤不离砣。’” |
| mí lí chǎng huǎng迷离惝恍 | 形容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 |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槐西杂志三》:“惟留二百余金,恰足两月余酒食费,一家迷离惝恍,如梦乍回。” |
| mí lí mǎ hǔ迷离马虎 | 糊里糊涂 | |
| luán fēn fèng lí鸾分凤离 | 同“鸾凤分飞”。 | 明·李开先《林冲宝剑记》第48出:“自从他鸾分凤离,到如今雁断鱼稀。” |
| pàn dào lí jīng畔道离经 | 畔:通“叛”,违背。违背道德,脱离经典。指背离常规的思想或行为。 | 清·洪昇《<坚瓠补集>》序:“开人心狙诈之端,启风俗陵傲之习,不至于畔道离经不止。” |
| mào hé shén lí貌合神离 | 貌:外表;神:内心。指外表上一致;内心里不一样。形容表面上关系很融洽;而实际上各怀心思。 | 清 宣鼎《夜雨秋灯录 得新忘旧》:“自有此宠复,神意即淡然,偶有酬对,亦只貌合神离耳。” |
| bēi huān lí hé悲欢离合 | 悲:悲哀;欢:欢乐;离:离散;合:团聚。指生活中的悲哀与欢乐;分离与团聚的不同遭遇。 | 宋 苏轼《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杯子由》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阳缺,此事古难全。” |
| liú lí diān pèi流离颠沛 | 由于灾荒或战乱而流转离散。形容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 宋 洪迈《容斋续笔 杜老不忘君》:“前辈谓杜少陵当流离颠沛之际,一饭未尝忘君。” |
| guāng cǎi lù lí光彩陆离 | 色采斑斓错杂。 | 清·李斗《扬州画舫录·桥东录》:“龛上供千手眼大士像,二臂合掌,馀擎莲花、火轮、剑、杵、简、槊并日月轮、火焰之属,身着袈,金碧错杂,光彩陆离。” |
| shǔ lí mài xiù黍离麦秀 | 哀伤亡国之辞。 | 《诗经·王风·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磨,中心摇摇。”《史记·宋微子世家》:“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彼狡僮兮,不与我好兮。” |
| kuǐ bù bù lí跬步不离 | 跬步:半步,极短的距离。半步也不离开。形容关系亲密。 |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三宝四宝又甚相爱,稍长即跬步不离,小家不知别嫌疑。” |
| mào hé xīn lí貌合心离 | 表面上关系很密切,实际上是两条心。 | 汉 黄石公《素书 遵义》:“貌合心离者孤,亲谗远忠者亡。” |
| lí xiāng bié jǐng离乡别井 | 见“离乡背井”。 |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国·天情道理书》:“离乡别井,劳碌奔驰,不分蚤夜。” |
| kuàng rì lí jiǔ旷日离久 | 见“旷日弥久”。 | 《韩非子·说难》:“夫旷日离久,而周泽既渥,深计而不疑,引争而不罪,则明割利害以致其功,直指是非以饰其身,以此相持,此说之成也。” |
| lí shān diào hǔ离山调虎 | 比喻用计谋调动对方离开原地。 | 《白雪遗音·八角鼓·精忠》:“岳老爷得胜不班师,秦桧东窗定巧计,私造金牌传假旨,暗使离山调虎计,风波亭上死的屈。” |
| běn tóng mò lí本同末离 | 本旨相同而途径不同。 | 《后汉书 臧洪传》:“……子谓余身死而名灭,仆亦笑子生死而无闻焉。本同末离,努力努力,夫复何言!” |
| lí jīng pàn dào离经叛道 | 离:背离;叛:背叛;经:儒家经典著作;道:思想道德规范。背离、违反儒家经典和道德、教条。泛指背离占主流地位的思想、言论或学说的行为。 | 元 费唐臣《贬黄州》第一折:“且本官志大言浮,离经畔道,见新法之行,往往行诸吟咏。” |
| lí běn yī mò离本依末 | 见“离本趣末”。 | 《晋书·刑法志》:“然而律文烦广,事比众多,离本依末。” |
| mí lí cháng fǎng迷离徜仿 | 见“迷离惝恍”。 | |
| shēn shǒu fēn lí身首分离 | 身:躯干;首:头。头和身体分开了。指被砍头。 | 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四》:“刳腹折颐,首身分离,暴骨草泽。” |
| xīng lí yǔ sàn星离雨散 | 比喻在一起的人纷纷别离了。 | 唐 李白《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诗:“当筵意气凌九宵,星离雨散不终朝。” |
| pò suì zhī lí破碎支离 | 支离:分散。形容事物零散破碎,不成整体。 | 朱自清《比兴》:“一类可以说是毛、郑的影响,不过破碎支离,变本加厉。” |
| xīng lí yuè huì星离月会 | 犹言时分时合,时去时来。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鬼妻》:“从此星离月会,积有年余。” |
| lí luán bié hú离鸾别鹄 | 见“离鸾别凤”。 | 清·俞达《青楼梦》第五十八回:“如今是痴梦、好梦、富贵梦都已醒来,觉得依旧,与未梦时反添了许多惆怅,费了许多精神,徒替他们勤作护花铃,而到底终成离鸾别鹄。” |
| chèng bù lí tuó秤不离砣 | 比喻事物有连带关系。也形容两人关系亲密,经常不离开。 | 孙锦标《通俗常言疏证 什物》:“《合纵记》剧:自古道:‘公不离婆,秤不离砣。’《梦笔生花弦索乐府》:‘水不离波,秤不离砣。’” |
| zhī lí yōng zhǒng支离拥肿 | 支离:分散。指分散的东西聚合在一起。 |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夏侯玄以才望被戮,无支离拥肿之鉴也。” |
| yuàn lí xī bié怨离惜别 | 怨:幽怨。形容离别之际的愁绪和依依惜别的心情。 |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一卷:“两下里怨离惜别,分外恩情,一言难尽。” |
| bù jí bù lí不即不离 | 即:靠近;离:疏远。既不亲近也不疏远。本是佛教用语;后用来指对待别人的态度不太接近;也不太疏远。也用来表示差不离、不离谱(儿)。 | 《圆觉经》上卷:“不即不离,无缚无脱。始知众生本来成佛,生死涅槃犹如做梦。” |
| zuò wò bù lí坐卧不离 | 谓时刻相随。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九十八回:“琼英从小聪明,百伶百俐,料道在此不能脱生,又举目无亲,见倪氏爱他,便对倪氏说,向邬梨讨了叶清的妻安氏进来。因此安氏得与琼英坐卧不离。” |
| suǒ wěi liú lí琐尾流离 | 琐尾:细小时美好;流离:枭的别名。枭细小时怪可爱,长大后却非常丑恶。比喻处境由顺利转为艰难。 | 《诗经·邶风·旄丘》:“琐兮尾兮,流离之子。” |
| liú lí diān shǔ流离颠疐 | 见“流离颠沛”。 | 宋·叶绍翁《四朝闻见录·褒赠伊川》:“又从而排陷之,卒使流离颠疐,无所为而死。” |
| chū zhèn jì lí出震继离 | 谓帝王登基即位。 | |
| diān pú liú lí颠仆流离 | 同“颠沛流离”。 | 宋·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己酉冬,金自江西犯饶信,所在居民皆空城去,颠仆流离道上。” |
| yǐng bù lí dēng影不离灯 | 影子离不开灯光。没有灯光就看不到影子。比喻两者联系紧密。 |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43回:“这老张婆子影不离灯的一般,又不是外头宽快去外,支了他那里去?” |
| cùn bù bù lí寸步不离 | 寸步:极短的距离。一步也不离开。①形容两个人总是在一起;感情很融洽。②指距离很近;不离前后左右。 | 南朝 梁 任昉《述异记》:“夫妻相重,寸步不相离。” |
| lí xiāng bié tǔ离乡别土 | 同“离乡背井”。 | 唐·元稹《花栽》诗:“买得山花一两栽,离乡别土易摧颓。” |
| lí qíng bié xù离情别绪 | 分离前后惜别、相思的愁苦情绪。 | 宋 柳永《昼夜乐》:“何期小会幽欢,变作离情别绪。” |
| shàn lí zhí shǒu擅离职守 | 擅:随便,任意。擅自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不能尽守自己的职责。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44回:“见面之后,不由分说,拿随太爷一把辫子,说他擅离职守,捏称回任。” |
| dùn shì lí qún遁世离群 | 犹言避世独处。 | 《元史·隐逸传序》:“后世之士,其所蕴蓄或未至,而好以迹为高,当邦有道之时,且遁世离群,谓之隐士。” |
| zhòng pàn qīn lí众叛亲离 | 众人反对;亲人背离。形容陷于孤立;不得人心。叛:背叛;离:离开;背。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隐公四年》:“夫州吁阻兵而安忍,阻兵无众,安忍无亲,众叛亲离,难以济矣。” |
| bì lǐ chí lí必里迟离 | 阴历九月九日。 | 《辽史 嘉仪志》:“九月重九日,天子率群臣部族射虎,少者为负,罚重九宴。……国语谓是日为‘必里迟离’,九月九日也。” |
| chéng shén lí xíng澄神离形 | 形容用心太专,如痴如呆。 | 康有为《大同书》绪言:“吾朝夕拥书于是,俯读仰思,澄神离形,归对妻儿,慹然若非人。” |
| rén lí xiāng jiàn人离乡贱 | 谓离开故乡,无亲无故,失去依靠,遭人轻视。 | 明·沈璟《埋剑记·柔远》:“自古道物离乡贵,人离乡贱;这语话,信非假,到如今转忆家。” |
| liú lí bō yuè流离播越 | 流转迁徙。 | 晋·葛洪《抱朴子·自叙》:“乃草创子书,会遇兵乱,流离播越,有所亡失。” |
| lí xī huàn bēn离析涣奔 | 同“离析分崩”。 | 明·宋濂《进〈元史〉表》:“丰亨豫大之言,壹倡于天历之世;离析涣奔之祸,驯致于至正之朝。” |
| mào lí shén hé貌离神合 | 谓表面上不同而实质上一致。 | 清·包世臣《再与杨季子书》:“纵送激射,同符《史》、《汉》,貌离神合,精彩夺人。” |
| huì shǎo lí duō会少离多 | 相会少,别离多。感慨人生聚散无常或别离之苦。 | 宋 辛弃疾《蝶恋花 送祐之弟》词:“会少离多看两鬓,万缕千丝,何况新来病。” |
| shǔ lí zhī bēi黍离之悲 | 黍:谷子。对故国的怀念。指国破家亡的悲伤。 | 宋·姜夔《扬州慢·序》:“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
| chū shì lí qún出世离群 | 脱离人世。 | 《红楼梦》第一一八回:“他只顾把这些出世离群的话当作一件正经事,终久不妥!” |
| gù tǔ nán lí故土难离 | 故土:出生地,或过去住过的地方,这里指故乡、祖国。难于离开故乡的土地。形容对家乡或祖国有无限的眷恋之情。 | 李晓明《平原枪声》:“俗话说:‘故土难离’。” |
| zhī lí fán suì支离繁碎 | 支离:分散。形容事物零散破碎,不成整体。 | 明·朱国祯《涌幢小品·为学两端》:“近时为学不过两端,一则径趋简约,脱略过高;一则专务外驰,支离繁碎。” |
| qī lí zǐ sàn妻离子散 | 妻子离异;子女流散。表示一家人被迫离散。 | 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 |
| shēng lí sǐ jué生离死绝 | 形容很难再见的离别或永久的离别。 | 《晋书·殷仲堪传》:“而一旦幽絷,生离死绝,求之于情,可伤之甚。” |
| liú lí bō qiān流离播迁 | 见“流离播越”。 |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92回:“一旦变起仓卒,遂至流离播迁,犹幸天命未改,人心未去,天子虽不免蒙尘,储君却已得践祚。” |
| sān jù huà bù lí běn háng三句话不离本行 | 行:行当,职业。指人的言语离不开他所从事的职业范围。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四回:“每到一处,开口三句话不离本行,立刻从怀里掏出捐册送给人看。” |
| fū mò zhī lí肤末支离 | 肤浅琐碎。 | 清 方苞《书柳文后》:“彼言涉于道,多肤末支离,而无所归宿。” |
| liú lí zhuǎn xǐ流离转徙 | 辗转迁移,无处安身。 | 清 戴名世《周烈妇传》:“与其妇翁皆贱业,两人流离转徙者久之。” |
| liú lí suǒ wěi流离琐尾 | 比喻处境由顺利转为艰难。 | 《诗经 邶风 旌丘》:“琐兮尾兮,流离之子”。 |
| lí tí wàn lǐ离题万里 | 离:离开;题:题目;主题;题旨;万里:泛指很远。指说话或写文章同原先要表达的主题离得很远。 | 毛泽东《反对党八股》:“其结果,往往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仿佛像个才子,实则到处害人。” |
| chéng shàn lí hé承嬗离合 | 继承演变。 | |
| lí běn qū mò离本趣末 | 趣:通“趋”,趋向。丢掉根本,追逐末节 | 汉 徐幹《中论 考伪》:“以此毒天下之民,莫不离本趣末,事以伪成。” |
| mí lí cháng fǎng迷离徜彷 | ||
| diān pèi liú lí颠沛流离 | 颠沛:遭受挫折或困难;流离:离散、流落。因生活困窘而到处奔波流浪。 | 宋 张世南《游宦纪闻》第九卷:“而哀予颠沛流离万里,保有之难也,而共振显之。” |
| sǐ bié shēng lí死别生离 | 永久的离别或难期再见的离别。 | 元·柯丹丘《荆钗记·见母》:“死别生离辞故里,经历尽万种孤栖。” |
| lí qí gǔ guài离奇古怪 | 十分奇特少见 | 苏曼殊《与刘三书》:“曼近日所遭,离奇古怪,待长者今冬回申,当极谈耳。” |
| wù lí xiāng guì物离乡贵 | 物品离产地越远越贵重。 | 明 沈璟《埋剑记 柔远》:“自古道物离乡贵,人离乡贱;这语话,信非假,到如今转忆家。” |
| shì hé xíng lí势合形离 | 势:形状;形:形体。形体各自独立,结构完整不分。 | 三国 魏 何晏《景富殿赋》:“桁梧复迭,势合形离。” |
| lí tí tài yuǎn离题太远 | 离开主题很远,不着边际。 | 林徽因《文艺丛刊小说选题记》:“最后如果不算离题太远,我们还要具体地讲一点我们对于作者与作品的见解。” |
| mài xiù shǔ lí麦秀黍离 | 哀伤亡国之辞。 | 《诗经 王风 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磨,中心摇摇。《史记 宋微子世家》:“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彼狡僮兮,不与我好兮。” |
| yǐng xíng bù lí影形不离 | 形影不离。比喻关系密切。 | 老舍《赵子曰》:“他的面貌、服装比赵子曰的好看的不止十倍,可是他们两个是影形不离的好朋友。” |
| lí qún suǒ jū离群索居 | 索:单独;居:起居;生活。离开同伴而孤独地生活。 | 西汉 戴圣《礼记 檀弓上》:“吾离群而索居,亦已久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