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地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地的成语
成语解释出处
bù zhī tiān gāo dì hòu不知天高地厚不了解事物的复杂性,形容狂妄无知。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4回:“如今年过知非,想起幼年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话来,真觉愧悔。”
dé pèi tiān dì德配天地谓道德可与天地匹配。极言道德之高尚盛大。《庄子田子方》:“夫子德配天地,而犹假至言以修心。”
lì dì shū chú立地书橱比喻人读书多,学识文博。《宋史·吴时传》:“每于为文,未尝属稿,落笔已成,两学目之曰立地书橱。”
dì yuǎn shān xiǎn地远山险险:险阻。地处边远,山势险峻。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87回:“愚有片言,望丞相察之,南蛮恃其地远山险,不服久矣,虽今日破之,明日复叛。”
gōng chéng lüè dì攻城略地略:掠夺。攻打城市,掠夺土地。西汉 刘安《淮南子 兵略训》:“攻城略地,莫不降下。”
hū tiān jiào dì呼天叫地见“呼天号地”。清·唐训方《里语徵实》卷下引《暗室灯》:“[韩魏公曰]百姓多愚,或为枉断,抱憾终身,早夜呼天叫地,我岂安乎?”
xí dì ér zuò席地而坐席:坐席。原指把坐席铺在地上坐。现多指坐在地面上。《旧五代史 李茂贞传》:“但御军整众,都无纪律,当食造庖厨,往往席地而坐。”
tiān jīng dì wěi天经地纬①语本《左传·昭公二十五年》:“礼,上下之纪、天地之经纬也。”指天地间理所当然、无可非议的道理。②引申为以天地为法度治理天下。语出《左传·昭公二十五年》:“礼,上下之纪、天地之经纬也。”
jí dì jīng tiān棘地荆天到处是荆棘。形容变乱后的残破景象或困难重重的处境。清 梁启超《中国积弱溯源论》:“千年辽鹤,望人民城郭以怆神;何处铜驼,向棘地荆天而长涕。”
wú lì zú zhī dì无立足之地没有插锥尖的一点地方。形容极其贫困。清·曹雪芹《红楼梦》第33回:“贾政听说,忙叩头说道:‘母亲如此说,儿子无立足之地了。’”
tiān dì pōu pàn天地剖判犹言开天辟地。西汉·司马迁《史记·孟子荀卿列传》:“称引天地剖判以来,五德转移,治各有宜。”
bù liú yú dì不留余地说话、办事走极端;没有可以回旋的余地。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第11卷:“此狐眼光如镜,然词锋太利,未免不留余地矣。”
guā dì pí刮地皮比喻贪官污吏千方百计地搜刮人民的财产。《新唐书·程日华传》:“马瘠士饥死,刺史不弃毫发恤吾急,今刮地以去,吾等何望。”
wàn zhàng gāo lóu píng dì qǐ万丈高楼平地起比喻凡事要从打基础做起。沈从文《虎雏再遇记》:“他记得一句格言:‘万丈高楼平地起’,他因此永远能用起码名分在军队里混。”
jué dì tiān tōng绝地天通绝:断绝。断绝天神降落地上,地神升到天上。指使天地各得其所,人于其间建立固定的秩序纪纲。《尚书·吕刑》:“乃命重黎,绝地天通,罔有降格。”
chuí xiōng tà dì槌胸蹋地捶胸顿足。表示极度悲痛或悔恨。清·金人瑞《青溪行》:“蓦逢老妪犹相识,槌胸蹋地说青溪。”
tiān bēng dì tān天崩地坍比喻重大的事变。也形容巨大的声响。同“天崩地坼”。茅盾《参孙的复仇》:“立时天崩地坍一阵响,整个大殿倒塌。”
wú zhì zhuī dì无置锥地见“无立锥之地”。唐·韦应物《答故人见谕》诗:“况本濩落人,归无置锥地。”
yī tiān yī dì一天一地①指天和地。②形容到处都是。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三十四回:“又兼狄家的觅汉伙伴不曾分得银钱的,心里气他不过,到处去彰扬,不止他本村扬说的一天一地,就是邻庄外县,都当了一件异事传说。”
dì tā tiān huāng地塌天荒犹言天塌地陷。形容盛怒。明·徐复祚《投俊记·魔见》:“喜时节和风甘雨,怒时节地塌天荒。”
tiān dì zhū miè天地诛灭犹天诛地灭。比喻为天地所不容。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5回:“我等六人中,但有私意者,天地诛灭。”
tiān zhī dì zhī,nǐ zhī wǒ zhī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天地间只有你我两人才知道这个秘密,不能对别人说。明·无名氏《女姑姑》第二折:“你又青春,我又年少,则除是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咱两个好歹要成了这亲事罢。”
jiǎo bù zhān dì脚不沾地见“脚不点地”。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回:“那李嬷嬷脚不沾地,跟着凤姐儿走了。”
jí tiān pá dì极天爬地
háo tiān pāi dì号天拍地大声哭叫。形容放声大哭。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20卷:“咽了这一口怨气,扯住了丈夫,哭了又哭,号天拍地的不肯放手。”
tiān bēng dì xiàn天崩地陷比喻重大的事变。也形容巨大的声响。同“天崩地坼”。明·施耐庵《水浒传》第55回:“此人善造火炮,能去十四五里远近,石炮落处,天崩地陷,山倒石裂。”
guì yù zhī dì桂玉之地指京师。宋·戴埴《鼠璞·桂玉》:“马存字长游,谓子游京师,薪如束桂,米如裹玉,世以桂玉之地为京师。”
xiān tiān pū dì掀天扑地掀起天,扑打地。比喻专权跋扈,气焰嚣张。宋·陈亮《与章德茂侍郎》:“老秦掀天扑地,只享十六年之安。”
è lóng bù dòu dì tóu shé恶龙不斗地头蛇地头蛇:比喻称霸一方的人。比喻外来者尽管很厉害,也斗不过本地的恶势力。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七卷:“大官人休说满话!常言道:恶龙不斗地头蛇。”
shàng wú piàn wǎ,xià wú chā zhēn zhī dì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头顶上没有一片瓦,肢底下没有插针的地方。形容一无所有,贫困到了极点。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上无片瓦,下无卓锥,学人向什么处立?”
gū gū zhuì dì呱呱坠地形容婴儿出生或事物问世。苏曼殊《断鸿零雁记》第三章:“尔呱呱坠地,无几月,即生父见背。”
wú tiān yú shàng,wú dì yú xià无天于上,无地于下原指军将临战奋不顾身。《尉缭子 武议》:“将者死官也。故不得已而用之。无天於上,无地於下,无主於后,无敌於前。”
tiān gōng dì dào天公地道像天地一样公道。形容非常公平合理。清 岭南羽衣女士《东欧女豪杰》第三回:“如今人人的脑袋里头既都有了一个社会平等,政治自由,是个天公地道的思想。”
pū tiān gài dì扑天盖地铺天盖地。形容声势大,来势猛。西戎《宋老大进城》:“扑天盖地的烟,把麦地罩得什么也看不见了。”
tiān cuī dì tā天摧地塌摧:毁坏,犹如天塌地陷。比喻重大事变。元·关汉卿《拜月亭》楔子:“你直待白骨中原如卧麻。虽是这战伐,负着个天摧地塌,是必想着俺子母每早来家。”
dì jiǔ tiān cháng地久天长像天和地那样永远存在。常言时间很长;永远不变。(多指双方关系)。先秦 李耳《老子》:“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xūn tiān hè dì薰天赫地薰天:气势极盛的样子;赫:显明,盛大。形容气焰炽盛。唐·张九龄《南阳道中》诗:“兹邦称贵近,与世尝薰赫。”
bá le luó bo dì pí kuān拔了萝卜地皮宽比喻为了行事方便而把碍眼的事物去掉。也比喻为了扩展地盘而排挤别人。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51回:“拔了萝卜地皮宽,交他去了,省的他在这里跑兔子一般。”
dì tóu shé地头蛇指在当地有势力的欺压人民的恶霸。比喻本地有一定能量的人物。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七卷:“大官人休说满话!常言道:恶龙不斗地头蛇。”
tiān gāo dì hòu天高地厚原形容天地的广大,后形容恩德极深厚。也比喻事情的艰巨、严重,关系的重大。《诗经 小雅 正月》:“谓天盖高,不敢不局;谓地盖厚,不敢不脊。”
xíng shèng zhī dì形胜之地形胜:地理形势优越。指地势优越的区域唐·李世民《册高士廉改封申国公文》:“形胜之地,允属勋贤。”
yī xí zhī dì一席之地放一个席位的地方。比喻应有的一个位置。《旧唐书 后妃传上》:“妇人智识不远,有忤盛情,然贵妃久承恩顾,何惜宫中一席之地,使其京戮,安忍取辱于外哉!”
yī qián bù luò xū kōng dì一钱不落虚空地比喻丝毫不浪费。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五回:“只得自己暗地里送了委员一千两银子,好在一钱不落虚空地,将来自有作用。”
yān hóu yào dì咽喉要地一种军事地理形势。指军事上像咽喉一样十分要害的地方。
háo tiān hǎn dì嚎天喊地见“嚎天动地”。《儒林外史》第二十回:“里边丈母嚎天喊地的哭。”
yì dì jiē rán易地皆然易:更换;皆然:都一样。改换到别人的环境,也会像别人那样看待问题。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下》:“禹、稷、颜子易地则皆然。”
lǘ yán pū dì闾阎扑地里巷遍地。形容房屋众多,市集繁华。
āi hóng biàn dì哀鸿遍地比喻到处都是流离失所的灾民。黄侃《水龙吟 秋花》词:“天涯吟望,哀鸿遍地,都成秋侣!”
zhē dì gài tiān遮地盖天同“遮天盖地”。李季《五月端阳·打横山》:“大小据点一扫光,红军和赤卫军遮地盖天。”
rù dì wú mén入地无门形容陷入无路可走的困境。宋·释普济《五灯会元·法眼宗·西余体柔禅师》:“进前即触途成滞,退后即噎气填胸,直得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tiān yá dì jiǎo天涯地角形容极远的地方,或相隔极远。南朝陈·徐陵《武皇帝作相时与岭南酋豪书》:“天涯藐藐,地角悠悠了,阴谋诡计 面无由,但以情企。”
huà dì wéi láo,yì bù rù画地为牢,议不入议:议论。在地上画个圆圈当作牢狱,人们议论着不敢进入。形容狱吏的凶残暴虐。西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可入;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定计于鲜也。”
chōng tiān sāi dì充天塞地指整个宇宙。明·王守仁《传习录》卷下:“‘你看这个天地中间,甚么是天地的心?’对曰:‘尝闻人是天地的心。’曰:‘人又甚么教做心?’对曰:‘只是一个灵明。’可知充天塞地中间,只有这个灵明。”
dài tiān sāi dì戴天蹐地犹戴天履地。明·方孝孺《曹处士墓碣铭》:“吾先祖考,继世为宋民,戴天蹐地,受德泽者三百余年。”
zhèn tiān hàn dì震天撼地震动了天地。形容声音或声势极大。刘流《烈火金刚》第24回:“这时人群中爆发出震天撼地的声浪:‘毛主席万岁!共产党万岁!……”
yíng chǐ zhī dì盈尺之地盈:通“赢”,多出。直径有一尺多的地方。比喻地方很小。唐·李白《与韩荆州书》:“而君侯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耶!”
tiān dì zhū lù天地诛戮见“天地诛灭”。明·施耐庵《水浒传》第80回:“若有瞒昧,天地诛戮。”
tiān xuán dì zhuàn天旋地转指天地转动。比喻时事变迁。也形容人头晕眼花的感觉。唐 元稹《望云雅马歌》:“天旋地转日再中,天子却坐明光宫。”
sì zhàn zhī dì四战之地指四面平坦,无险可守,容易受攻击的地方。《史记·乐毅列传》:“赵,四战之地也,其民习兵,伐之不可。”《后汉书·荀彧传》:“颖川,四战之地也,天下有变,常为兵冲。”
gōng chéng duó dì攻城夺地攻:攻打,进攻。攻打城市,掠夺土地。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87回:“那二十四员番将,又必各有跟随的番汉军士,共计当有万余人,行动与攻城夺地者何异!”
tuī tiān qiǎng dì推天抢地形容乱推乱搡。元·无名氏《神奴儿》第一折:“大嫂你靠这壁,休推天抢地。”
tiān zāi dì biàn天灾地变自然界发生的灾害变异。《魏书·崔诰传》:“比年以来,天灾地变,都在秦凉。”
jú dì yù tiān局地吁天吁天:呼天诉苦。形容悲痛诉说的样子。《尚书·召诰》:“以哀吁天。”
fán tiān nǎo dì烦天恼地烦:烦恼,烦闷。形容心情十分烦恼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一折:“哭哭啼啼,烦天恼地。”
tiān hán dì dòng天寒地冻天气非常寒冷;大地到处结冰。宋 王十朋《南州春色》词:“莫恨东风吹不到,著意挽春回,一任天寒地冻,南枝香动。”
shàng zhī tiān wén,xià zhī dì lǐ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知:晓得,知道。形容学问渊博,无所不至。《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吴国贤臣伍子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文经武律,以立其身。”
cùn tǔ chǐ dì寸土尺地寸、尺:比喻很少。形容极少的土地。曾朴《孽海花》第13回:“我得了这图,一来可以整理整理国界,叫外人不能占踞我国的寸土尺地,也不枉皇上差我出洋一番。”
gǎi tiān huàn dì改天换地彻底改变原来的面貌。指改造社会,改造自然。朱敏《深情忆念周伯伯》:“站在我面前的正是两位扭转乾坤,改天换地,领导我党我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缔造了社会主义新中国的伟大领袖、历史巨人。”
hàn tiān dòng dì撼天动地天地受到震动。形容声势浩大。陈忠实《白鹿原》第29章:“先生,你的宣言委实是撼天动地。”
tiān bēng dì chè天崩地坼崩:倒塌;坼:裂开。象天塌下、地裂开那样。比喻重大的事变。也形容巨大的声响。《战国策 赵策三》:“天崩地坼,天子下席。”
jí dì jú tiān蹐地跼天形容戒慎小心。《诗经 小雅 正月》:“谓天盖高,不敢不局,谓地盖厚,不敢不蹐。”
pū tiān gài dì铺天盖地铺:把东西散开;盖:笼罩;遮蔽。遮住天;盖住地。形容充满了整个天地。来势猛烈。也作“遮天盖地”。宋 释惟白《续传灯录 卷二 志仁禅师》:“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师曰:‘遮天盖地。’”
yī shí bā céng dì yù一十八层地狱佛教指极恶众生死后赴受苦之所,包括刀山、火汤、寒冰等十八种。比喻灾难极其深重的境地。也比喻最低的等级。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十一回:“判官道:‘此是阴山背后一十八层地狱。’”
tán tiān shuō dì谈天说地天上地下;无所不谈论。形容漫无边际地谈论或指随意闲扯。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钱秀才错占凤凰俦》:“钱青见那先生学问平常,故意谈天说地,讲古论今。”
tiān dì jīng wěi天地经纬指天地间理所应当、无可非议的道理。引申为以天地为法度治理天下。《左传·昭公二十五年》:“礼,上下之纪、天地之经纬也。”
huà dì ér qū画地而趋趋:疾走。只在规定的范围内行动。比喻不知变通。庄周《庄子 人世间》:“已乎已乎,临人以德;殆乎殆乎,画地而趋。”
màn tiān zā dì漫天匝地铺天盖地。宋·范成大《雪复大作六言》:“遥想漫天匝地,近听穿幔鸣窗。”
lián tiān zā dì连天匝地形容规模大,数量多。明·屠隆《彩毫记·归隐山泉》:“那管他翻云覆雨把冤家构,连天匝地兵戈斗,真个是一往冥鸿不可求。”
jú tiān jí dì帡天极地谓包罗万象。
guǎng kuò tiān dì广阔天地指可以发挥作用做出成就的广大领域毛泽东《<在一个乡里进行合作化规划的经验>一文按语》:“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xīn xuán liǎng dì心悬两地悬:牵挂。一心牵挂着两地地方的事情。清·唐芸洲《七剑十三侠》第103回:“怎奈此时是惊弓之鸟,又是心悬两地,记念着前山池大鬓,不知胜负如何。”
bá dì yǐ tiān拔地倚天拔:突出,耸出。倚:倚傍,贴近。从地面突兀而起,贴近天际。比喻高大突出,气势雄伟。唐 孙樵《与王霖秀才书》:“譬玉川子《月蚀诗》、杨司城《华山赋》、韩吏部《进学解》……莫不拔地倚天,句句欲活。”
zuò dì fēn zāng坐地分脏原指盗贼就地瓜分偷盗来的脏物。现多指匪首窝主自己不动手而坐在家里分取同伙偷盗来的财物。
mán tiān yuàn dì埋天怨地抱怨天,埋怨地。形容对什么都抱怨。元 郑廷玉《看钱奴》第一折:“每日在吾庙里,埋天怨地。”
yún jiē yuè dì云阶月地以云为阶,以月为地。指天上。亦指仙境。唐·杜牧《七夕》诗:“云阶月地一相过,未抵经年别恨多。”
zhì dì zhī cái掷地之材指能写出文辞优美、声调铿锵的好文章的人才。宋·王禹偁《重修北岳庙碑奉敕撰并序》:“惭非掷地之材,有玷他山之石。”
rú lǚ píng dì如履平地履:踩。像走在平地上一样。比喻从事某项活动十分顺利。唐 裴铏《周邯》:“因夷人卖奴,年十四五,视其貌甚慧黠。言善入水,如履平地。”
shàng tiān rù dì上天入地①升上天空,钻入地下。形容神通广大。②比喻为实现某种目的而四处奔走。唐·李复言《续玄怪录·卢仆射从史》:“吾已得炼形之术也,其术自无形成而炼成三尺之形,则上天入地,乘云驾鹤,千变万化,无不可也。”
wǔ tǐ tóu dì五体投地五体:头和四肢;投地:着地。两手、两膝和头一起着地。原为古代印度最恭敬的一种致敬仪式。后比喻心悦诚服或敬佩到了极点。《梁书 中天竺国传》:“今以此国君臣民庶,山川珍重,一切珍重,一切归属,五体投地,归诚大王。”
hū tiān kòu dì呼天叩地见“呼天抢地”。《警世通言·宿香亭张浩遇莺莺》:“今张浩忽背前约,使妾呼天叩地,无所告投。”
mèi dì mán tiān昧地谩天比喻昧着良心隐瞒真实情况,用谎言欺骗他人。亦作“昧地瞒天”。金侯善渊《酹江月》词:“昧地谩天,多能已会,以巧翻为拙。”
dì wǎng tiān luó地网天罗天罗:张在空中捕鸟的网。天空地面,遍张罗网。指上下四方设置的包围圈。比喻对敌人、逃犯等的严密包围。《大宋宣和遣事》亨集:“才离阴府恓惶难,又值天罗地风灾。”元 无名氏《锁魔镜》第三折:“天兵下了天罗地网者,休要走了两洞妖魔。”
yóu rèn yú dì游刃馀地犹游刃有馀。
píng dì shēng bō平地生波平地:平坦的地。平地上起风浪。比喻突然发生意料不到的纠纷或事故。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十回:“还不肯放松一步,必欲剪草除根,听信那娼妇平地生波。”
yī luàn tú dì一乱涂地形容乱到不可收拾。宋·苏洵《管仲论》:“桓公之薨也,一乱涂地,无惑也。彼独恃一管仲,而仲则死矣。”
jí tiān pán dì极天蟠地谓充塞天地之间。语本《礼记·乐记》:“及夫礼乐之极乎天而蟠乎地,行乎阴阳而通乎鬼神。”语出《礼记·乐记》:“及夫礼乐之极乎天而蟠乎地,行乎阴阳而通乎鬼神。”
bù bài zhī dì不败之地具有优势;不会遭到失败的境地。先秦 孙武《孙子 形篇》:“故善者,立于不败之地。”
suō dì bǔ tiān缩地补天指改造天地宇宙。比喻做非凡之事。《旧唐书 音乐志一》:“高祖缩地补天,重张区宇;反魂肉骨,再造生灵。”
lüè dì qīn chéng略地侵城略:侵夺,强取。夺取地盘,攻战城池。指向敌方进攻。唐·牛僧孺《守在四夷沦》:“夫四夷不守境,不过于略地侵城,是有败无亡也。”
dì xiá mín chóu地狭人稠狭:窄小;稠:多而密。地域狭小,人口稠密。形容人口密集的地区或拥挤的场所郭沫若《苏联纪行》:“同进食堂进膳,今夜有舞会,地狭人稠,毫无虚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