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发的成语
|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 wén shēn jiǎn fā文身翦发 | 见“文身断发”。 | |
| tǔ bǔ zhuō fā吐哺捉发 | 见“吐哺握发”。 | 唐·韩愈《后廿九日复上书》:“今虽不能如周公吐哺捉发,亦宜引而进之,察其所以而去就之,不宜默默而已也。” |
| jié fā liú bīn截发留宾 | 晋陶侃少家贫。一日大雪,同郡孝廉范逵往访,陶母湛氏剪发卖以治馔款客,并剉碎草荐以供其马。事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后以“截发留宾”为贤母好客的典故。 | 晋陶侃少家贫。一日大雪,同郡孝廉范逵往访,陶母湛氏剪发卖以治馔款客,并剉碎草荐以供其马。事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 |
| fā huáng zhāng dà发皇张大 | 发皇:显豁,开朗。发展扩大。 | 《新华文摘》1981年第11期:“我取为书名,无非暗示蒋政权压迫左翼文艺,虽甚残酷,然而左翼文艺必将发皇张大,有如宿莽之冬生不死或遇冬不枯也。” |
| xīn xì rú fā心细如发 | 亦作“心细于发”。极言小心谨慎,考虑周密。 | 吴梅《题天香石砚室棋谱》诗:“颇闻棋诀在善守,心细如发才如斗。” |
| fā fèn wàng cān发愤忘餐 | 发愤:下决心,立志;餐:吃饭。发愤学习或工作,连吃饭都忘了。形容十分勤奋。 | 《魏书·高允传》:“拔萃衡门,俱渐鸿翼,发愤忘餐,岂要斗食。” |
| qiǎo fā qí zhòng巧发奇中 | 发:射箭,比喻发言。形容善于乘机发表意见,后能为事实所证实。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孝武本纪》:“少君资好方,善为巧发奇中。” |
| cóng kuān fā luò从宽发落 | 发落:发放;放过。宽大处理;轻予放过。 | 明 李贽《与周友山书》:“想仲尼不为己甚,诸公遵守孔门家法,决知从宽发落,许其改过自新无疑。” |
| fèn fā chuō lì奋发踔厉 | 奋发有为,意气昂扬。语本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 | 语出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 |
| jiàn bù róng fà间不容发 | 间:空隙。空隙中容不下一根头发。比喻情势非常危急。也指严谨完整;没有破绽。 | 汉 枚乘《上书谏吴王》:“系绝于天,不可复结;坠入深渊,难以复出,其出不出,间不容发。” |
| yī fā ér bù kě shōu一发而不可收 | 事情一经发生便不能收住。 | 清·王夫之《读通鉴论·隋文帝》:“乱败之及,一发而不可收也。” |
| yī yán bù fā一言不发 | 一句话也不说。 | 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卷一:“三巧儿听说丈夫把她休了,一言不发,啼哭起来。” |
| pī tóu sàn fà披头散发 | 披:散开;一头长发凌乱地披着。形容慌乱、狼狈或懒散。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22回:“那张三又挑唆阎婆去厅上披头散发告道:‘宋江实是宋清隐藏在家,不令出官。’” |
| fā méng zhèn gǎo发蒙振槁 | 发:揭开;蒙:蒙盖物;振:抖动。揭开蒙盖物,摇掉将落的枯叶。比喻轻而易举。 | 《明史·杨乃郭詹等传论》:“盖天速其祸,如发蒙振槁,无烦驱除矣。” |
| fā wēi dòng nù发威动怒 | 威:威力,威风。发威风,动怒气。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5回:“你们太闹的不像了,她是个姑娘家,不肯发威动怒。” |
| hòu jī bó fā厚积薄发 | 厚积:指大量地、充分地积蓄;薄发:指少量地、慢慢地放出。多多积蓄,慢慢放出。形容只有准备充分才能办好事情。 | |
| pī fà wén shēn披发文身 | 古代吴越一带和某些南方民族的风俗。头发披散,身刺花纹。 | 《礼记 王制》:“东方曰夷,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 |
| sī ēn fà yuàn丝恩发怨 | 丝、发:形容细小。形容极细小的恩怨。 |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唐文宗太和九年》:“是时李训、郑注连逐三相,威震天下,于是平生丝恩发怨无不报者。” |
| fā yáng guāng dà发扬光大 | 光大:使显赫盛大。使好的优秀的事物现象不断发展;从而更加完善、提高。 | 宋 黄榦《黄勉斋文集 刘正之遂初堂记》:“备前人之美发挥而光大之。” |
| fā hào bù lìng发号布令 | 发:发布;号:号令;布:发布;令:命令。发布命令,下指示进行指挥。 | 战国·卫·吴起《吴子·励士》:“夫发号布令而人乐闻,兴师动众而人乐战,交兵接刃而人乐死。” |
| fā hūn zhāng dì shí yī发昏章第十一 | 昏头昏脑的风趣话。仿《孝经》“某某章第几”的说法。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六回:“只见头在下,脚在上,倒撞落在当街心里去了,跌得个‘发昏章第十一’!” |
| sī fā zhī gōng丝发之功 | 丝发:一根丝,一根头发。指功劳极微小。 | 汉·蔡伯喈《上汉书十志疏》:“父子一门,兼爱恩宠,不能输写心力,以效丝发之功。” |
| fà tū chǐ huò发秃齿豁 | 关发脱光,牙齿豁落。形容人已衰老。 | 唐·韩愈《上兵部李侍郎书》:“私自怜悼,悔其初心,发秃齿豁,不见知己。” |
| fā shì dǔ zhòu发誓赌咒 | 咒:誓言。庄严地说出表示决心的话或对某事提出保证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7回:“先是我发誓赌咒砸这劳什子,你都没劝过,说我疯的?刚刚的这几日才好了,你又来怄我。” |
| huò fā xiāo qiáng祸发萧墙 | 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比喻内部。指祸乱发生在内部。 | 春秋·鲁·孔丘《论语·季氏》:“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
| hòu fā zhì rén后发制人 | 发:发动;制:控制、制服。指先让对方动手;抓住其弱点之后;再一举反击以战胜对方。指后发动制服人的措施。 | 荀况《荀子 议兵》:“后之发,先之至,此用兵之要术也。” |
| dōng chuāng shì fā东窗事发 | 现泛指阴谋败露或秘密勾当被发觉。 | 明 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 佞幸盘荒》:“可烦传语夫人,东窗事发矣。” |
| fā rèn zhī shǐ发轫之始 | 发轫:撤荡撑住车轮的木头,启动车辆启程。比喻事情的发端。 |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28回:“以李彦青一生事业而论,此时还不过发轫之始。” |
| xī máo biàn fā晰毛辨发 | 连毛发也能清楚地分辨。形容析理入微。 | 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格局》:“圣叹之评《西厢》,可谓晰毛辩发,穷幽极微,无复有遗议于其间矣。” |
| xián wú xū fā弦无虚发 | 谓射箭百发百中。 | 《陈书·萧摩诃传》:“又有西域胡,妙于弓矢,弦无虚发,众军尤惮之。” |
| máo fā sǒng rán毛发耸然 | 见“毛发悚然”。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89回:“朵思见之,毛发耸然,回顾孟获曰:‘此乃神兵也!’” |
| yī mù sān zhuō fà,yī fàn sān tǔ bǔ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 | 沐:洗头;捉:用手攥住;哺:口中含的食物。洗一次头与吃一顿饭要停顿三次。形容渴求贤才,谦恭下士。形容为延揽贤才而忙碌。 | 西汉·司马迁《史记·鲁周公世家》:“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 |
| páng méi bái fà庞眉白发 | 庞:通“尨”,杂色。眉毛头发都已花白。形容老人相貌。 | 汉 张衡《思玄赋》:“尉尨眉而郎潜兮。”李善注引《汉武故事》:“颜驷,不知何许人,汉文帝时为郎。至武帝尝辇过郎署,见驷尨眉皓发。” |
| dǔ shén fā zhòu赌神发咒 | 犹言对天发誓。 | 《金瓶梅词话》第八二回:“于是急的经济赌神发咒,继之以哭。” |
| hóng yán bái fà红颜白发 | 颜:面容,脸色。头发花白,面色红润。形容老年人身体健康。指红颜少女和白发老翁 | 明·张伯纯《收江南·寿康对山太史》曲:“看了这红颜白发老风流,觑的那今来古往似蜉蝣。” |
| xīng wàng fā dá兴旺发达 | 兴盛繁荣,发展壮大。指事物或事业充分发展、欣欣向荣的景象。 | 毛泽东《学习和时局》:“既不含糊敷衍,又不损害同志,这是我们的党兴旺发达的标志之一。” |
| wò fà tǔ cān握发吐餐 | 握发:握着头发;吐:吐出。为了礼贤下士而停止洗头和吃饭。指为国而礼贤下士。 | 南朝·宋·何承天《宋鼓吹饶歌·思悲公篇》:“万国康,犹弗已。握发吐餐,下群士。惟我君,继殷周。” |
| fà nù chuān guān发怒穿冠 | 毛发竖起的样子。形容极度愤怒。同“发上冲冠”。 | 三国 魏 曹植《鼙舞歌五首》之五:“张目决眦,发怒穿冠。” |
| bù dú bù fā不毒不发 | 不受凌辱就不能发奋图强。 | 元·无名氏《渔樵记》第四折:“你丈人搬调你浑家,故意的索休索离,大雪里赶你出去,男子汉不毒不发。” |
| kě fā yī jué可发一噱 | 真引人发笑。 | |
| pī fà yáng kuáng被发洋狂 | 被发:披散头发。披散头发,装作疯狂 | 西汉·司马迁《史记·宋微子世家》:“箕子曰:‘为人臣谏不听而去,是彰君之恶而自说于民,吾不忍为也。’乃被发洋狂而为奴。” |
| fā táng zhī qǐng发棠之请 | 发:发放;棠:齐国地名,积谷之处;请:请求。原指孟轲劝请齐王发放棠邑粮食赈济饥民。后指请示赈济。 | 《孟子·尽心下》:“齐饥,陈瑧曰:‘国人皆以夫子将复为发棠。’” |
| fā jì biàn tài发迹变泰 | 发迹:由隐微而得志显达;泰:通畅,得意。指由卑微而得志显达,命运变坏为好。 | 宋·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瓦舍众伎》:“说公案,皆是搏刀赶棒,乃发迹变泰之事。” |
| pī fà tú xiǎn被发徒跣 | 徒跣:赤脚步行。披散头发,赤脚走路。形容悲痛到极点。 | 《魏书·徒何慕容廆传》:“及葬,熙被发徒跣步从。” |
| shī shū fà zhǒng诗书发冢 | 比喻口是心非、言行不一的伪君子作风。 | 先秦 庄周《庄子 外物》:“儒以诗礼发冢。” |
| qǐ gēn fā yóu起根发由 | 比喻指出事物的根源。 | |
| dài bèi hè fā骀背鹤发 | 鲐背白发。形容年老高寿。 | 明·陈继儒《读书镜》第四卷:“自竹马游戏,以至骀背鹤发,其相与周旋。” |
| shēng fà wèi zào生发未燥 | 胎发未干。用以指孩童之时。 | 《宋书 索虏传》:“焘大怒,谓奇曰:‘我生头发未燥,便闻河南是我家地。’” |
| hóng lú liáo fà洪炉燎发 | 洪炉:大炉子。大火炉里烧毛发。比喻事情极易解决。 | 《史记·刺客列传》:“夫以鸿毛燎于炉炭之上,必无事矣。” |
| qín chǐ dài fā噙齿戴发 | 形容男子汉的豪迈气概。 | 元·无名氏《连环计》第三折:“奉先你是个男子汉,顶天立地,噙齿戴发,与老婆做不的主,要你何用。” |
| chǐ wēi fā xiù齿危发秀 | 年高眉秀。 | 《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至若齿危发秀之老,含经味道之生,莫不北面人宗,自同资敬。” |
| fā fèn tú qiáng发愤图强 | 发愤:决心努力;图:谋求。下定决心努力谋求强盛。 | 何香凝《孙中山与廖仲恺》:“孙先生在那次聚会上谈得并不多,只泛泛地谈到了中国积弱太甚了,应该发愤图强,彻底革命。” |
| bái fà xié lǎo白发偕老 | 白头:头发白。指夫妻相爱相守一直到老 | 冯德英《迎春花》第20章:“淑娴抱着与孙若西白发偕老的贞操节烈的决心,等待着孙若西的花轿。” |
| chuō lì fēng fā踔厉风发 | 踔厉:精神振奋,言论纵横;风发:象刮风一样迅猛。形容精神振作,意气奋发。 | 唐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常率屈其座人。” |
| jiǎn fà dù mén剪发杜门 | 剪发:剪掉头发,指削发为僧。杜门:闭门。剪发为僧,闭门不出。 | 明·张溥《五人墓碑记》:“由是以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
| kū mù fā róng枯木发荣 | 枯萎的树木恢复生机。比喻衰亡的事物重获新生。 | 三国·魏·曹植《七启》:“夫辩言之艳,能使穷泽生流,枯木发荣。” |
| háo fā sī sù毫发丝粟 | 形容极其微小。 | 宋·陈亮《跋焦伯强帖》:“诸公巨人踵武相接,天下毫发丝粟之才,皆得以牵连成就,况若伯强之卓然能自见者乎!” |
| tī jiān fā fú摘奸发伏 | 摘:通“擿”,揭发;发伏:检举;伏:隐藏。揭发检举隐藏的坏人坏事。 | 汉·荀悦《汉纪·宣帝纪》:“真摘奸发伏如神,皆此类也。” |
| zhì fà nòu miáo栉发耨苗 | 栉:梳理;耨:除草。梳头发,除杂草。比喻事情利多害少。 | 西汉·刘安《淮南子·兵略训》:“圣人之用兵也,若栉发耨苗,所去者少,而所利者多。” |
| huò fā chǐ yá祸发齿牙 | 说话不谨慎会招来灾祸。 | 唐·元稹《戒励风俗德音》:“祸发齿牙,言生枝叶,率是道也。” |
| míng fā bù mèi明发不寐 | 明发:破晓,天色发亮;寐:昨。通宵未睡。 | 《诗·小雅·小宛》:“明发不寐,有怀二人。” |
| zhū yán hè fā朱颜鹤发 | 朱颜:红润的脸。红润的脸和像鹤羽毛一样白的头发。形容老年人精神焕发的样子。 | 明·陶宗仪《辍耕录·道士寿函》:“一老道士者,朱颜鹤发,延至其室。” |
| pò jiān fā fú破奸发伏 | 揭露隐藏的坏人。 | 宋·范仲淹《宋故卫尉少卿分司西京胡公神道铭》:“徙陇城郡,历比、驾二部外郎,在郡未几,破奸发伏,有神明之号。” |
| fā yáng dǎo lì发扬蹈厉 | 发:奋发;振作;扬:昂扬;蹈:跳、踏;厉:猛烈;有力。形容精神饱满蓬勃;意气风发昂扬。 | 西汉 戴圣《礼记 乐记》:“发扬蹈厉,大(太)公之志也。” |
| shǐ bù xū fā矢不虚发 | 矢:箭。形容射箭本领极高。 | 《魏书·王传》:“车驾还,诏健殿后,蠕蠕万骑追之,健与数十骑击之,矢不虚发,所中皆应弦而毙。” |
| dài fā hán yá戴发含牙 | 见“戴发含齿”。 | 清·洪昇《长生殿·骂贼》:“雷海清呵!若不把一肩担,可不枉了戴发含牙人是俺。但得纲常无缺,须眉无愧,便九死也心甘。” |
| háo fà bù shuǎng毫发不爽 | 毫发:细发和头发;爽:差错。形容一丝一毫都不差。也作“毫厘不爽”。 | 明 李贽《观音问 答自信》:“悭贪者报以饿狗,毒害者报以虎狼,分厘不差,毫发不爽。” |
| fā méng qǐ zhì发蒙启滞 | 发蒙:启发蒙昧;滞:不流通。启发蒙昧,打通阻塞。 | 《宋书·武帝纪下》:“古之建国,教学为先,弘风训世,莫当于此,发蒙启滞,咸必之。” |
| hè fà jī pí鹤发鸡皮 | 鹤发:白发;鸡皮:形容皮肤有皱纹。皮肤发皱,头发苍白。形容老人年迈的相貌。 | 北周 庾信《竹杖赋》:“噫,子老矣!鹤发鸡皮,蓬头历齿。” |
| zhèn lóng fā kuì震聋发聩 | 使昏昧糊涂,不明事理的人,为之震惊,受到启发。 | 刘心武《写在水仙花旁》一:“一旦有满足这种要求的作品出现,形同震聋发聩,会引起强烈的反响。” |
| fā xiàn bù lìng发宪布令 | 犹发号施令。 | 《墨子 尚同下》:“试用家君发宪布令其家。” |
| fā méng jiě fu发蒙解缚 | 发蒙:启发蒙昧;解缚:解除束缚。指启发蒙昧,解除束缚。 | 明 唐顺之《与顾箸溪书》:“其龌龊处,又恨不得就明公而为发蒙解缚也。” |
| fà zhǐ zì liè发指眦裂 | 头发向上竖起;眼眶也裂开。形容极度悲伤;愤怒。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
| jiè tí fā huī借题发挥 | 发挥:把意思或道理充分表达出来。借谈论另一个题目来表示自己真正的意思。 | 王衡《郁轮袍》第二折:“我随分划几划便罢,这个原是借题发挥。” |
| tǔ bǔ wò fà吐哺握发 | 哺:口吕咀嚼着的食物。吃饭时多次吐出口中的食物,洗头时多次把头发握在手中。比喻为了招揽人才而操心忙碌。 | 西汉 韩婴《韩诗外传》第三卷:“吾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
| qīng shān yī fà青山一发 | 青山远望,其轮廓仅如发丝一样。形容极其遥远。也借指中原。 | 宋 苏轼《澄迈驿通潮阁》诗之二:“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 |
| huáng fā tái bèi黄发鲐背 | 黄发:老年人头发由白转黄,后常指老年人。鲐背;鲐鱼背上有黑斑,老人背上也有,因常借指老人。指长寿老人,也泛指老年人。亦作“黄发台背”、“黄耈台背”、“鲐背苍耈”。 | 南朝·宋·宗炳《明佛论》:“虽复黄发鲐背,犹自觉所经俄顷,况其短者乎?” |
| zì liè fà zhǐ眦裂发指 | 眼角裂开,头发上竖。形容愤怒到极点。 | 《史记·项羽本纪》:“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
| dà fā léi tíng大发雷霆 | 霆:暴雷;雷霆:震耳的雷声。形容大发脾气;高声怒斥别人。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5卷:“陈秀才大发雷霆。” |
| qiān jūn yī fà千钧一发 | 钧:古时的计量单位;以三十斤为一钧。一根头发上拴着千钧重物。形容万分危急的情形。 | 宋 程珌《程端明公洛水集 丙子轮对札子》第11卷:“肆我祖宗得请于上帝,假手鞑靼,连岁屏除,岌岌之千钧一发矣。” |
| huáng fā dài bèi黄发骀背 | 见“黄发台背”。 | 唐·李德裕《上尊号玉册文(会昌二年奉敕撰)》:“于是服冕之士,戴鹖之伦,暨藩侯邦伯,黄发骀背,不谋而进曰……” |
| bǎi fā bǎi zhòng百发百中 | 百:形容多;发:发射;也指射箭;中:正对上;恰恰合上。①指射箭技术高明;每次都能命中目标。②比喻料事准确;算计高明或做事有充分把握;绝不落空。 | 西汉 刘向《战国策 西周策》:“夫射柳叶者,百发百中,而不以善息。” |
| fā hào shī lìng发号施令 | 发、施:发布;下达;号:号令、命令。发布命令;下达指示;进行指挥。 | 《尚书 冏命》:“发号施令,罔有不臧。” |
| yuán jiān fā fú擿奸发伏 | 揭露举发隐秘的奸人和坏事。 |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仓慈传》:“或哀矜折狱,或推诚惠爱,或治身清白,或擿奸发伏,咸为良二千石。” |
| yún yǒng biāo fā云涌飙发 | 云阵奔涌,狂风发作。形容文章气势磅礴。 | 清·吴敏树《〈欧阳功甫遗集〉序》:“伯鲁之文,云涌飙发而骤进于古,若春木之落其华而将实矣。” |
| tóng yán hè fà童颜鹤发 | 颜:脸色。仙鹤羽毛似雪白的头发,孩子似的红润的面色。形容老年人气色好。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5回:“策见其人,童颜鹤发,飘然有出世之姿。” |
| fèn fā xiàng shàng奋发向上 | 精神振作,情绪高昂 |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在各条战线上形成你追我赶、争当先进、奋发向上的风气。” |
| hèn qióng fā jí恨穷发极 | ||
| fā yáng dǎo lì发扬蹈励 | 发:奋发,振作;扬:昂扬;蹈:跳、踏。后比喻精神奋发,意气风发昂扬。 | 明·唐顺之《寄赵浚谷》:“至若老吕,以鹰扬称,以发扬蹈励称,未免露出将才气象,此老吕不及老伊处也。” |
| fā nù chōng guàn发怒冲冠 | 同“发上冲冠”。 | 《燕丹子》下卷:“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高渐离击筑,宗意和之。如壮声则发怒冲冠,为哀声则士皆流涕。” |
| yī chù jí fā一触即发 | 触:碰。即:就。原指把箭扣在弦上;拉开弓等着射出去。比喻事态发展到了十分紧张的阶段;稍一触动就立即会爆发。 | 宋 张咏《乖崖集》:“鯸鯣愤悱,迎流独逝,偶物一触,厥怒四起。” |
| yī fā pò dì一发破的 | 发:射出;的:箭靶的中心。一箭就射中箭靶中心。比喻一下子就击中目标或一句话就击中要害。 | 《晋书·王济传》:“恺亦自恃其能,令济先射,一发破的。” |
| fā fèn zì lì发愤自厉 | 发愤:下决心,立志;厉:磨砺。立志磨炼自己。 | 章炳麟《与刘揆一书》:“夫处阴极玄黄之世,材者宜发愤自厉,复我种族。” |
| tóu pí fā má头皮发麻 | 形容极其恐惧的感觉。 | 刘知侠《铁道游击队》第18章:“当西边‘中央军’被歼以后,一些伪保长确实感到头皮发麻。” |
| dàn wú xū fā弹无虚发 | 虚:空。子弹没有一颗不命中目标。形容射得很准。 |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26回:“弓弦响处,那弹子如雨点一般打将出去,真是:‘弹无虚发’,每发一弹,岸上即倒一人。” |
| fā zòng zhǐ shǐ发纵指使 | 操纵指挥。亦作“发踪指使”。 | 瞿秋白《赤都心史》四一:“几十年前,发纵指使略夺东亚满洲的参谋本部——彼得之城,不意今日又成远东革命声浪留音之机。” |
| kuàng ruò fā méng旷若发蒙 | 旷:空旷;开阔。蒙:眼睛失明。眼前突然开阔明朗,好像双目失明的人忽然看见了东西。亦比喻使人头脑忽然开窍,明达起来。 | 三国 魏 应璩《与从弟君苗君胄书》:“闲者此游,喜欢无量,登芒济河,旷若发蒙。” |
| dǎn hán fā shù胆寒发竖 | 形容恐怖之极。 |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好及第恶登科》:“李少卿又曰操空弮,冒白刃,闻者靡不胆寒发竖,永为子孙之戒。” |
| qiān yī fà ér dòng quán shēn牵一发而动全身 | 比喻动极小的部分就会影响全局。 | 清 龚自珍《上大学士书》:“故事何足拘泥?但天下事,有牵一发而全身为之动者,不得不引申触类及之也。” |
| jiǎn fā bèi hè剪发被褐 | 见“剪发披缁”。 | 唐·李公佐《谢小娥传》:“里中豪族争求聘,娥誓心不嫁。遂剪发被褐,访道于牛头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