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失的成语
|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 shī bài nǎi chéng gōng zhī mǔ失败乃成功之母 | 失败往往是成功的先导。指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最后取得胜利。 | |
| jiǎn cún shē shī俭存奢失 | 俭:节俭。存:留存。奢:奢侈。节俭的人就是能留存下来,,奢侈的人必然败亡。 | |
| jīng kǒng shī sè惊恐失色 | 害怕得脸都变了色。 |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32章:“满朝文武见皇帝如此震怒,个个惊恐失色,替黄道周捏了一把冷汗。” |
| bù shí guī cuō不失圭撮 | 圭撮:容量词,六栗为一圭,十圭为一撮。形容数量准确。 | 东汉 班固《汉书 律历志上》:“量多少者不失圭撮。” |
| jīng huáng shī cuò惊惶失措 | 失措:举止失去常态。惊慌惶恐;举止失去常态。 | 唐 李百药《北齐书 元晖业传》:“孝友临刑,惊惶失措,晖业神色自若。” |
| sài wēng shī mǎ,yān zhī fēi fú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 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同“塞翁失马,安知非福”。 | 《病玉缘》:“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你眼前不信俺的话也罢,到了日后,才觉得俺不是说笑话哩。” |
| chàng rán ruò shī怅然若失 | 怅然:失意;懊恼。形容因不如意而心情沮丧;好像丢了什么似的。 |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牛成章》:“主人视其里居、姓氏,似有所动,问所从来。忠泣诉父名,主人怅然若失。” |
| zuò shī shì jī坐失事机 | 同“坐失机宜”。 | 王闿运《丁锐义传》:“坐失事机,谁执其咎。” |
| liú yí shī suǒ流移失所 | 犹言流离失所。 | 《清史稿·世祖纪》:“自后有流移失所甘心投诚者,有司礼送京师,加恩畜养。” |
| jīng kǒng shī cuò惊恐失措 | 措:安排。害怕得脸都变了色。 | 都德《柏林之围》:“我和他惊恐失措地互相看着。” |
| shī zhū jiāo bì失诸交臂 | 指当面错过机会。 | 见“失之交臂”。 |
| yǎn kǒu shī shēng掩口失声 | 谓忍不住笑出声来。 | 明·马愈《马氏日抄·风异》:“众闻予言,将以为诞也,皆掩口失声。” |
| lín qī shī wù临期失误 | 临:及,到。到了预先约定的时间却失约了。指不守诺言 | 《剪灯余话·泰山御史传》:“却乃连日酗酣,临期失误,使百辟仓皇骇愕以失色。” |
| qióng dà shī jū穷大失居 | 形容多而不适用。 | 《周易 序卦》:“穷大者必失其居。”高亨注:“极大者则骄奢淫暴,必覆败而失其所。” |
| shī jīng dǎo guài失惊倒怪 | 犹失惊打怪。惊恐;慌张。 | 《天花雨》第十四回:“回家方稀奇事,失惊倒怪落三魂。” |
| tān xiǎo shī dà贪小失大 | 因为贪图小便宜而失掉大的利益。比喻只谋求眼前的好处而不顾长远的利益。 | 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权勋》:“齐王怒曰:‘若残竖子之类,恶能给若金?’与燕人战,大败,达子死,齐王走莒。燕人逐北入国,相与争金于美唐甚多。此贪于小利以失大利者也。” |
| zuò shī shí jī坐失时机 | 坐:徒然,白白地。白白地失去好机会。 | 《星火燎原·闽西三年游击战争》:“但他主张向外发展是对的,而我们要他集中待命坐失时机则是错误的。” |
| zhāng huáng shī cuò张徨失措 | 见“张皇失措”。 | 朱自清《白种人——上帝的骄子》:“这突然的袭击使我张徨失措。” |
| shī mǎ wáng yáng失马亡羊 | 泛指祸福得失。 | 明·单本《蕉帕记·揭柬》:“耳不闻斩蛇逐鹿,口不言失马亡羊,一任他桑田变海,海变桑田。” |
| qiáo sū shī cuàn樵苏失爨 | 虽有柴草,却无米为炊。指非常贫困。 | 清 吴伟业《偶成》诗之十二:“冠栉懒施高枕,樵苏失爨清淡。” |
| jī bù kě shī机不可失 | 机:时机。好时机不可放过;失掉了不会再来。比喻机会难得。 | 五代 安重荣《上石敬瑭表》:“须知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
| jīng huāng shī cuò惊慌失措 | 失措:举止失去常态;不知如何是好。形容惊恐慌张;不知如何是好。 | 《北齐书 元晖业传》:“孝友临刑,惊惶失措,晖业神色自若。” |
| dé shī xiāng bàn得失相半 | 指利与弊同时存在,不相上下,基本相等。 | 晋·陈寿《三国志·吴书·全琮传》:“今分兵捕民,得失相半,岂得谓全哉?” |
| jǔ zhǐ shī cuò举止失措 | 措:安放,放置。举动失常,不知如何办才好。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98回:“睿闻知两处危急,举止失措,甚是惊慌。” |
| dào xīn shī tú悼心失图 | 悼:哀悼,悲痛;失:失去,丧失;图:意图,主张。因内心哀痛而失去主张。 | 左丘明《左传 昭公七年》:“孤与其二三臣悼心失图,社稷之不皇,况能怀思君德。” |
| shī hún sàng pò失魂丧魄 | ①形容心烦意乱,精神恍惚。②形容极度惊恐不安。 | 元 刘唐卿《降桑》第二折:“您孩儿为母不安,这些时衣不解带,寝食俱发,忧凄不止,行坐之间,犹如失魂丧魄。” |
| jī bù kě shī,shī bù zài lái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 失:错过。指时机难得,必需抓紧。 | 《史记·淮阴侯列传》:“夫功者难成而易败,时者难得而易失也。时乎时,不再来。” |
| shī jīng dǎ guài失惊打怪 | 形容神色慌张或动作忙乱。也指大惊小怪。 | 宋 洪迈《夷坚三志已 善谑诗词》:“后人多少继遗踪,到我便失惊打怪。” |
| è sǐ shì xiǎo,shī jié shì dà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 失节:原为封建礼教指女子失去贞操,后泛指失去节操。贫困饿死是小事,失节事情就大了。 | 《二程全书·遗书二十二》:“又问:‘或有孤孀贫穷无托者,可再嫁否?’曰:‘只是后世怕寒饿死,故有是说。然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 |
| wáng hún shī pò亡魂失魄 | 魂、魄:旧指人身中离开形体能存在的精神为魂,依附形体而显现的精神为魄。形容惊慌忧虑、心神不定、行动失常的样子。 | 元·无名氏《看钱奴》第二折:“饿的我肚里饥失魂丧魄,冻的我身上冷无颜落色。” |
| kǔ gēng shāng jià,kǔ yún shī suì楛耕伤稼,楛耘失岁 | 楛:粗恶;稼:庄稼;耘:除草;岁:年谷成熟,收成。指耕作不细致,会影响到的收成。 | 战国·赵·荀况《荀子·天论》:“楛耕伤稼,楛耘失岁。” |
| yī shī zú chéng qiān gǔ hèn一失足成千古恨 | 比喻一旦犯下严重错误或堕落,就成为终身的憾事。 |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89回:“这件事本来是我错在前头,此刻悔也来不及了。古人说的:‘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是百年身。’” |
| sàng hún shī pò丧魂失魄 | 原义为失去了魂魄。形容极度惊慌、恐惧。 | 鲁迅《坟 未有天才之前》:“自从新思潮来到中国以后,其实何尝有力,而一群老头子,还有少年,却已丧魂失魄的来讲国故了。” |
| jīng huáng shī sè惊惶失色 | 惊慌之极而面目变色。 | 元 孔齐《至正直记 罗太无高节》:“司徒称名大呼,以手触扃。从官偕至者,动以百骑,惊惶失色” |
| máng zhōng yǒu shī忙中有失 | 匆忙当中难免有失误。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26回:“这是他忙中有失,也是命中造定,归咎何人?” |
| yǎn zhāng shī luò眼张失落 | 眼睛大张,神态失落。形容不知所措。 |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六回:“严贡生转身走进舱来,眼张失落的,四面看了一遭。” |
| bù shī jiù wù不失旧物 | 旧物:旧的典章制度或原有的东西。指恢复原有的事业或山河。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哀公元年》:“祀夏配天,不失旧物。” |
| jiāo bì xiāng shī交臂相失 | 犹言交臂失之。 | 唐·冉元一《薛刚墓志》:“齐体合欢,交臂相失。” |
| shī zhī dōng yú失之东隅 | 早上丢失了(晚上又收回来);比喻开始失败(最后取得成功)。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冯异传》:“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
| wèi xiǎo shī dà为小失大 | 为了小利,造成巨大损失。 | 清 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二十九回:“你若不肯,他就告诉了大老爷,找你点错处,革掉了你,你能为小失大吗?” |
| dùn zú shī sè顿足失色 | 顿足:跺脚。失色:因惊恐而变以脸色。形容十分惊慌。 |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促织》:“成仓猝莫如所救,顿足失色。” |
| huǎng rán zì shī恍然自失 | 恍然:仿佛;自失:好像失去了什么。形容猛然醒悟后,心神不定的样子。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37卷:“程客恍然自失道:‘莫非是做梦么?’” |
| sài wēng shī mǎ塞翁失马 | 边塞一老人丢失一匹马;后此马归来;并带回一匹骏马。比喻虽然暂时受到损失;但从长远看;也许会得到好处。 | 西汉 刘安《淮南子 人间训》:“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 |
| mào mào shī shī冒冒失失 | 过分地随便对待。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83回:“妹妹,回来见了老太太,别象刚才那样冒冒失失的了。” |
| jīng huáng shī cuò惊皇失措 | 同“惊惶失措”。 | |
| huā ér shī shí华而失实 | 华:通“花”,开花;实:果实,结果。花开得好看,但不结果实。比喻外表好看,内容空虚。 | 唐·刘知畿《史通·言语》:“华而失实,过莫大焉。” |
| yī jǔ liǎng shī一举两失 | 举:举动。指一件事带来两方面的损失。形容十分错误的举动。 | 《纲鉴抄略》:“朝廷一举而两失。纵不能复后,宜还仲淹、道辅。” |
| wén léi shī zhù闻雷失箸 | 比喻借别的事情掩饰自己的真实情况。 |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是时曹公从容谓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先主方食,失匕箸。” |
| jìn tuì shī cuò进退失措 | 见“进退无措”。 | 宋·周煇《清波杂志》卷五:“昔之照壁后,訾相人物,指摘仪度,见其或被上官诋诃,进退失措者,莫不群笑,声闻于外。” |
| shòu líng shī bù寿陵失步 | 《庄子 秋水》:“且子独不闻寿陵馀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后以“寿陵失步”比喻仿效不成,反而丧失了固有技能。 | 《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寿陵馀子之学行於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
| chéng bài dé shī成败得失 | 得:得利。失:失利。成功与失败,得到的与丢掉的。 | 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步骘传》:“成败得失,皆如所虑,可谓守道见机,好古之士也。” |
| qiān lǜ yī shī千虑一失 | 失:错误。指聪明人的考虑,也会有不周到的地方。 | 春秋 齐 晏婴《晏子春秋 内篇杂下十八》:“婴闻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 愚人千虑,必有一得。” |
| shī dào guǎ zhù失道寡助 | 道:道义;寡:少。做事违反正义的人,一定得不到别人的支持和帮助。 | 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
| shī hún dàng pò失魂荡魄 | 形容心意烦乱,精神恍惚。 |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严蕊]乃是个绝色的女子。一应琴、棋、书、画、歌舞、管弦之类,无所不通……所以人见了的,没一个不失魂荡魄在他身上。” |
| xiǎo jǐ dé shī小己得失 | 小己:个人。指个人的得失。 |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小雅》讥小己之丢失,其流及上。” |
| jī nán qīng shī机难轻失 | 谓机会难得,稍纵即失。 | 宋·岳飞《乞止班师诏奏略》:“况今豪杰向风,士卒用命,天时人事,强弱已见,功及垂成,时不再来,机难轻失,臣日夜料之熟矣。” |
| xiāng shì shī sè相视失色 | 彼此相看,变了脸色。多形容惊慌、惊诧的情状。 | 钱基博《吴禄贞传》:“时良弼、姚锡光在座,相视失色。” |
| cāng huáng shī cuò仓皇失措 | 仓皇:匆忙而又慌张;措:措置;安排。指忙乱惊慌得不知怎么办才好。 | 宋 王楙《野客丛书 魏证蒯通》:“不以事败而遽变前说,要胸中有守而然,异乎仓皇失措,遽变前说者也。” |
| zhāng huáng shī cuò张惶失措 | 见“张皇失措”。 | 巴金《秋》十一:“枚张惶失措地往四处看。” |
| zhì zhě qiān lǜ,bì yǒu yī shī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 智者:聪明人;虑:思考,谋划;失:差错。指聪明人对问题深思熟虑,也难免出现差错。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广武曰:\'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
| shī jīng luò cǎi失精落彩 | 指没精打彩。 | 元 李好古《张生煮海》第四折:“许佳期无处追寻,走海上失精落彩。” |
| sàng shēn shī jié丧身失节 | 身受污辱,失去节操。 | 鲁迅《小说旧闻钞·红楼梦》:“以妙玉之孤洁而横罹盗窟,并被以丧身失节之名,……并加以嗜利受赇之谤,作者盖深痛之也。” |
| qín sè shī tiáo琴瑟失调 | 琴瑟:古乐器名,比喻夫妇。琴瑟演奏的不谐调。比喻政令不当,失去调节。也比喻夫妇不和。 | 《汉书 董仲书传》:“窃譬之琴瑟不调,甚者必解而更张之。” |
| shī zhāng shī zhì失张失智 | 形容举动慌乱,心神不定。 | 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陈御史巧勘金钗钿》:“常言‘人贫智短’,他恁地贫困,如何怪得他失张失智?” |
| máng rán zì shī芒然自失 | 芒然:模糊不清。若有所失而又不知所以的样子。 | 战国·宋·庄周《庄子·说剑》:“此天子之剑也。文王芒然自失。” |
| jǔ cuò shī dàng举措失当 | 举措:举动、措置;失当:不恰当。举动安排不得当。 | 先秦 管仲《管子 禁藏》:“举措失当,众民不能成。” |
| zì wǒ dé zhī,zì wǒ shī zhī自我得之,自我失之 | 从我手里得到的东西,又从我手里失去。比喻兴败无常或得失相抵。 | 《梁书·邵陵王纶传》:“高祖叹曰:‘自我得之,自我失之,亦复何恨。’” |
| chā zhī háo lí,shī zhī qiān lǐ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 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 《礼记 经解》:“《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厘,缪以千里。’” 《魏书 乐志》:“但气有盈虚,黍有巨细,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
| sài wēng shī mǎ,ān zhī fēi fú塞翁失马,安知非福 | 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同“塞翁失马”。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七回:“处士有志未遂,甚为可惜,然塞翁失马,安知非福?” |
| àn rán shī sè黯然失色 | 黯然:昏暗的样子;失色:失去光泽。原指心情沮丧;脸色难看。形容相比之下显得暗淡无光。有时也形容心情不好。 | 清 冒襄《影梅庵忆语》:“顿使《会真》、《长恨》等篇黯然失色。” |
| wàn wú yī shī万无一失 | 指绝对不会出差错。万:形容很多;失:差错。 | 汉 枚乘《七发》:“孔老览观,孟子持筹而算之,万不失一。” |
| shī zhāng shī zhì失张失致 | 形容举动慌乱,心神不定。 | 《品花宝鉴》第八回:“元茂便向腰间摸了两摸,失张失致的道:‘奇怪!’” |
| máng rán zì shī茫然自失 | 若有所失而又不知所以的样子。 | 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仲尼》:“子贡茫然自失,归家淫思七日,不食不寝,以至骨立。” |
| dá rán shī sè怛然失色 | 恐惧使得人变了神色。 | 宋 苏洵《送石昌舍人北使行》:“闻千马骑驰过,剑槊相摩,终夜有声,从者怛然失色。” |
| chéng mén shī huǒ,yāng jí chí yú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 城门失火,大家都到护城河取水,水用完了,鱼也死了。比喻因受连累而遭到损失或祸害。 | 北齐 杜弼《为东魏檄蜀文》:“但恐楚国亡猿,祸延林木;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
| jiāo lóng shī shuǐ蛟龙失水 | 蛟:传说的无角龙。蛟龙失掉了赖以生存的水。比喻英雄失去凭借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后唐庄宗同光二年》:“不可,蛟龙失水,蝼蚁足以制之。” |
| mào lǐ mào shī冒里冒失 | 过分地随便对待。 |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二回:“这粉嫩的手,怎的冒里冒失,捏他一把!” |
| jī bù kě shī,shí bù zài lái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 指时机难得,必需抓紧,不可错过。 | 《旧五代史 晋书 安重荣传》:“仰认睿智,深惟匿瑕,其如天道人心,难以违拒,须知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
| wǎng rán ruò shī惘然若失 | 心里总不大自在;好像失掉什么东西似的。惘然:失意的样子;若:好像。 | 宋 洪迈《夷坚志》:“次日,彷徨于案间,惘然如失。” |
| shí bù kě shī时不可失 | 时:时机,机会;失:错过。抓住时机,不可错过。 | 《战国策·秦策四》:“臣闻敌不可易,时不可失。” |
| dà jīng shī sè大惊失色 | 色:神色。大为吃惊;脸色失常。形容极度惊恐。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忽见曹操带剑入宫,面有怒色,帝大惊失色。” |
| huáng jīn shī sè黄金失色 | 黄金失去了颜色。比喻人倒霉时才能再大也不能发挥作用。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一卷:“运退黄金失色,时来顽铁生辉。” |
| shén lóng shī shì神龙失势 | 势:地位和权力。比喻失去地位和权力。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隗嚣传》:“要之,鱼不可脱于渊,神龙失势,即还与蚯蚓同。” |
| jīng huāng shī sè惊慌失色 | 见“惊惶失色”。 |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七十三回:“倪太守正与倪忠毫无主意,看见开门,以为恶奴前来陷害,不由的惊慌失色。” |
| jìn tuì shī jù进退失踞 | 同“进退无据”。 | 李劼人《大波》第三部第七章:“万一赵季和与之勾结,使其乘我之瑕,蹈我之隙,则我四面皆敌,进退失踞。” |
| gōng xiá zhǐ shī攻瑕指失 | 批评缺点,指出失误。 | 清·顾炎武《与友人书》:“今此旧编,有尘清览。知我者当为攻瑕指失,俾得刊改以遗诸后人。” |
| bēi guān shī wàng悲观失望 | 对世事怀有丧失信心消极的看法。 | 毛泽东《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反对反共顽固派》:“我们决不悲观失望,我们是乐观的。” |
| dé rén zhě chāng,shī rén zhě wáng得人者昌,失人者亡 | 人:指人心。得人心的就能兴隆,失去人心的就要灭亡。 | 唐·李观《项籍故里碑铭序》:“至如谋于汉者,昔其臣也,公实弃之;兵于汉者,亦其将也,公不庸之。故曰:‘得人者昌,失人者亡。’” |
| yán duō shī shí言多失实 | 所说的话多数不符合事实。 | 《新编五代史平话·周史平话》下卷:“宋齐丘不欲唐主割地,谓李德明轻佻,言多失实。” |
| gù xiǎo shī dà顾小失大 | 因贪图小利而损失大利。 | 汉·焦赣《易林·贲之蒙》:“戴盆望天,不见星辰,顾小失大,福逃墙外。” |
| dé shī zài rén得失在人 | 指人生的胜利失败就取决与本人的努力与否。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 | 唐·陈子昂《与韦王虚己书》:“仆尝窃不自量,谓以为得失在人,欲揭闻见,抗衡当代之士。” |
| jiāo bì shī zhī交臂失之 | 交臂:胳膊碰胳膊。胳膊相碰;擦身而过。指当面错过或失掉好机会。 | 庄周《庄子 田子方》:“吾终身与汝交一臂而失之,可不哀与?” |
| wàn bù yī shī万不一失 | 万:很多;失:差错。指非常有把握,绝对不会出差错。 | 汉·枚乘《七发》:“孔、老览观,孟子持筹而算之,万不一失。” |
| jīng hún shī pò惊魂失魄 | 同“惊魂丧魄”。 | 《抗日歌谣·歌颂八路军》:“八路,八路……赛如猛虎;敌人一见,惊魂失魄掉屁股。” |
| shuǎng rán zì shī爽然自失 | 见“爽然若失”。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小翠》:“公爽然自失,而悔无及矣。” |
| máng rán shī cuò茫然失措 | 心中迷惑,不知怎么办才好。 | 《宋史·夏国传》:“种谔在绥德节制诸军,闻夏人至,茫然失措,欲作书召燕达,战怖不能下笔。” |
| shī hún luò pò失魂落魄 | 形容惊慌忧虑;心神不定、行动失常的样子。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做子弟的,失魂落魄,不惜余生。” |
| lín yá shī mǎ临崖失马 | 失:遗失,丧失。比喻临到危险不能及时回头。 | 明·沈受先《三元记·错认》:“我且回程,又不是临崖失马,有何劳顿?” |
| zūn ér wù shī遵而勿失 | 谓遵照先人的典章制度而不违失。 | 《史记·曹相国世家》:“且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 |
| chuán wén shī shí传闻失实 | 传闻:听别人所讲。传言已经不符合真实情况。 |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水经注>》:“故于滦河之正源,三藏水之次序,白檀要阳之建置,俱不免附会乖错,甚至以浙江妄合姚江,尤为传闻失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