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流的成语
|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 fēng liú làng zǐ风流浪子 | 风流成性不受习俗惯例和道德规范约束的放荡不羁的人。指不务正业过着放荡生活的人。 | 明·无名氏《包青天奇案》第七卷:“姓汪名琦,生得清秀,是个风流浪子。” |
| liú fēng yí jì流风遗迹 | 前代流传下来的风尚、陈迹。亦作“流风遗躅”。 | 宋·苏轼《黄州快哉亭记》:“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驰骛,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
| liú fēng yú yùn流风余韵 | 前人流传下来的风度、情操。 | 清 方宗诚《<古文简要>序》:“高人逸士之流风余韵,可以廉顽而立懦者。” |
| liú fēng yú sú流风馀俗 | 遗留的风气、习俗。 | |
| hóng shuǐ héng liú洪水横流 | 横流:不循河道而流。洪水泛滥。比喻邪道横行。 | 《孟子·滕文公上》:“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氾滥于天下。 |
| fàng dàn fēng liú放诞风流 | 谓不拘礼法而有文采。 | 《西京杂记》卷二:“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脸际常若芙蓉,肌肤柔滑如脂,十七而寡,为人放诞风流,故悦长卿之才而越礼焉。” |
| jí liú yǒng jìn急流勇进 | 在急流中勇敢前进。形容在险境中积极进取;不退缩。 | 宋 邵伯温《邵氏见闻录》:“以火箸画灰,作‘做不得’三字,徐曰:‘急流勇退人也’。” |
| yuán yuǎn liú cháng源远流长 | 源:源头;流:水的流程。河的源头很远;水流很长。比喻历史悠久。 | 唐 白居易《海州刺史裴君夫人李氏墓志铭》:“夫源远者流长,根深者枝茂。” |
| tóng yuán yì liú同源异流 | 谓起始、发端相同而趋向、终结不同。 | 明·何景明《寄粹夫》诗之一:“君就河内栖,予从关西役;同源异流止,抚事乘心迹。” |
| liú fēng yú sú流风余俗 | 指遗留的风气、习俗。 | 宋·王安石《虔州学记》:“同四海于一堂之上,而流风余俗,咏叹之不息,凡以此也。” |
| hàn liú zhì zhǒng汗流至踵 | 汗出得多,流到脚跟。常形容极端恐惧或惭愧。 | 《庄子·田子方》:“御寇伏地,汗流至踵。” |
| zhěn liú shù shí枕流漱石 | 旧时指隐居生活。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排调》:“王曰:‘流可枕石可漱乎?’孙曰:‘所以枕流,欲洗其耳;所以漱石,欲砺其齿。’” |
| fēng liú shì guò风流事过 | 指细小的过错。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9卷:“自此怀恨董县丞,寻两件风流事过,参与上司,罢官而去。” |
| tán tǔ rú liú谈吐如流 | 形容说话滔滔不绝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1卷:“是日焦大郎安排晚饭与满生同吃,满生一席之间,谈吐如流,更加酒兴豪迈,痛饮不醉,大郎一发投机,以为相见之晚。” |
| fēng liú bó làng风流博浪 | 风流:风度。风流浪荡。 |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69回:“文嫂便把怎的说念林氏,夸奖老爹人品家道,怎样结识官府,又怎的仗义疏财,风流博浪。” |
| chěng mù liú miǎn骋目流眄 | 骋目:放眼四望;眄:斜着眼睛看;流眄:转动眼睛。形容极目四处远望。 | 《梁书·沈约传》引《郊居赋》:“临巽维而骋目,即堆冢而流眄。” |
| liú luò tā xiāng流落他乡 | 他乡:不是自己的故乡;外地。被迫离开家乡;漂泊在外地。 |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舍父逃走,流落他乡,撞东磕西,苦哉,阿弥陀佛。” |
| liú lí bō yuè流离播越 | 流转迁徙。 | 晋·葛洪《抱朴子·自叙》:“乃草创子书,会遇兵乱,流离播越,有所亡失。” |
| tǎo liú sù yuán讨流溯源 | 谓深究事物的源流本末。 | 清·王韬《蘅花馆诗录》自序:“余自少读诗,自古作者以逮本朝诸大家,皆欲讨流溯源,穷其旨趣,久之,益知作诗之难。” |
| shuò yù liú jīn烁玉流金 | 见“烁石流金”。 | 宋·苏轼《石炭》诗:“投泥泼水愈光明,烁玉流金见精悍。” |
| sù yuán qióng liú溯源穷流 | 上溯本源,穷尽支流。比喻寻究事物的起始演变。 | 《清史稿·艺术·杨沂孙传》:“世臣创明北朝书派,溯源穷流,为一家之学。” |
| nà jiàn rú liú纳谏如流 | 虚心听取谏议。 | 元 金仁杰《追韩信》第一折:“为我王纳谏如流,因此上丞相奏准。” |
| tǔ rǎng xì liú土壤细流 | 比喻微不足道的事物。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李斯列传》:“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
| yuán guǎng liú cháng源广流长 | 源:源头;流:流程。源头很远,水流很长。比喻历史悠久。 | 唐·陆贽《晋王荆襄江西道兵马都元帅制》:“源广流长,庆深祚远。” |
| sù liú cú yuán溯流徂源 | 同“溯流穷源”。 | 宋·周密《齐东野语·道学》:“其能发明先贤旨意,溯流徂源,论著讲介卓然自为一家者。” |
| liú shuǐ bù fǔ,hù shū bù lóu流水不腐,户枢不蝼 | 比喻经常运动的东西不易受侵蚀。同“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 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尽数》:“流水不腐,户枢不蝼,动也。” |
| fēng liú tì tǎng风流倜傥 | 风流:洒脱不拘、富有才学;倜傥:超逸豪爽;不拘束。有才华、有学识、风度洒脱豪爽;不拘于世俗礼节法度。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五卷:“那卢生生得伟貌长髯,风流倜傥。” |
| xiāo shén liú zhì销神流志 | 消耗精神,丧失意志。 | 明·杨慎《冶容诲淫》:“女之艳媚,亦令人销神流志。” |
| sù liú qiú yuán溯流求源 | 同“溯流穷源”。 | 《元史·隐逸传·杜瑛》:“夫善始者未必善终,今不能溯流求源,明法正俗,育材兴化。” |
| jīng wèi tóng liú泾渭同流 | 泾渭:泾水、渭水。比喻是非、好坏不分。 | 唐·王勃《上刘右相书》:“夫岂知世终异数,泾渭同流。” |
| liú xīng chè diàn流星掣电 | 见“流星飞电”。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70回:“手起处真似流星掣电,石子来吓得鬼哭神惊。” |
| liú guāng yì shì流光易逝 | 形容时间过得极快。 | 宋·宋祁《浪淘沙近》:“少年不管,流光如箭,因循不觉韶光换。” |
| bǎi shì liú fēn百世流芬 | 美名永传于后世。同“百世流芳”。 | 清 李渔《闲情偶寄 词曲 结构》:“予以生花之笔,撰为倒峡之词,使人人赞美,百世流芬。” |
| fēi duǎn liú cháng蜚短流长 | 指散播谣言,中伤他人。 |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封三娘》:“造言生事者,蜚短流长,所不堪受。” |
| liú nián bù lì流年不利 | 流年:旧时算命的人逐年推算一个人运气的好坏;叫“流年”;这里指某一个年头、时间。时运不好。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想是我流年不利,故此没福消受,以致如此。” |
| jí jǐng liú nián急景流年 | 形容光阴易逝。 | 宋·晏殊《殊玉词》:“急景流年都一瞬,往事前欢,未免萦方寸。” |
| chē rú liú shuǐ mǎ rú lóng车如流水马如龙 | 车像流水,马像游龙。形容车马往来不绝,繁华热闹的景象。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明德马皇后纪》:“前过濯龙门上,见外家问起居者,车如流水,马如游龙。” |
| jī hòu liú guāng积厚流光 | 积累的功业越深厚,则流传给后人的恩德越广。 | 荀况《荀子 礼论》:“故有天下者事七世,有一国者事五世,有五乘之地者事三世,有三乘之地者事二世,持手而食者不得立宗庙,所以别积厚者流泽广,积薄者流泽狭也。” |
| yìng duì rú liú应对如流 | 对答象流水一样。形容答话很快,很流利。 | 《晋书 张华传》:“华应对如流,听者忘倦。” |
| liú shuǐ cháo zōng流水朝宗 | 朝宗:原指古代诸侯天子,借指百川入海。比喻人心所向。 | 《诗·小雅·沔水》:“沔彼流水,朝宗于海。” |
| liú fāng qiān gǔ流芳千古 | 指美名永远流传下去。 | 《天地会诗歌选 金台开山歌》:“争回疆土功劳大,流芳百世永无涯。” |
| suì yuè rú liú岁月如流 | 形容时光消逝如流水之快。 | 南朝·陈·徐陵《与齐尚书仆射杨遵彦书》:“岁月如流,人生何几!” |
| dǐ zhù zhōng liú砥柱中流 | 砥柱:山名;在河南境内三门峡、黄河中;形如柱石;立在急流当中;故名;中流:河流中央。比喻能在艰难环境中起支柱作用。 | 春秋 齐 晏婴《晏子春秋 内篇谏下》:“吾尝从君济于河,鼋衔左骖,以入砥柱之中流。” |
| shù liú zhěn shí漱流枕石 | 犹言漱石枕流。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王曰:‘流可枕,石可漱乎?’孙曰:‘所以枕流,欲洗其耳;所以漱石,欲砺其齿。’” |
| yìng dá rú liú应答如流 | 对答像流水一样。形容答语敏捷流利。 | 《晋书 张华传》:“华应对如流,听者忘倦。” |
| liú lián wàng fǎn流连忘返 | 流连:留恋;舍不得离开。返:回;归。指沉迷于游乐而忘归。后常形容对美好景致或事物的留恋。 | 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下》:“从流下而忘返谓之流,从流上而忘返谓之连,从兽无厌谓之茺,乐酒无厌谓之亡。” |
| cóng jiàn rú liú从谏如流 | 谏:直言规劝君主、尊长或朋友;使之改正错误。接受善意的规劝像水从高处往下流一样顺畅自然。旧指帝王乐意听取下属的批评意见。 | 汉 班彪《王命论》:“见善如不及,用人如由己,从谏如顺流,趣时如响起。” |
| jiǔ liú rén wù九流人物 | 指社会上的各种人物。 | 唐·薛逢《送西川杜司空赴镇》诗:“莫遣洪炉旷真宰,九流人物待陶甄。” |
| fēng liú cái zǐ风流才子 | 风度潇洒,才学出众的人。 | 唐 元稹《莺莺传》:“清润潘郎玉不如,中庭蕙草雪消初。风流才子多春思,肠断萧娘一纸书。” |
| liú tāng dī shuǐ流汤滴水 | 比喻罗罗嗦嗦,不干脆,不痛快。 | |
| liú xuè chéng qú流血成渠 | 渠:水渠。形容被杀的人极多。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95回:“四国兵将无不贾勇争奋,杀得齐兵尸横原野,流血成渠。” |
| liú lí bō qiān流离播迁 | 见“流离播越”。 |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92回:“一旦变起仓卒,遂至流离播迁,犹幸天命未改,人心未去,天子虽不免蒙尘,储君却已得践祚。” |
| liú xīng gǎn yuè流星赶月 | 象流星追赶月亮一样。形容行动迅速。 | 《新编五代史平话 汉史上》:“自投军后,时通运泰,武艺过人,走马似逐电追风,放箭若流星赶月。” |
| jiāng liú rì xià江流日下 | 见“江河日下”。 | 孙中山《建国方略·知行总论》:“既经非常之破坏,而无非常之建设以继之,此所以祸乱相寻,江流日下。” |
| fú shī bǎi wàn,liú xuè qiān lǐ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 伏尸:横尸在地。形容杀人众多。 | 西汉·刘向《战国策·魏策》:“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
| pò làn liú diū破烂流丢 | 破烂不堪的样子。 |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十六回:“当驾官即开了,捧出丹盘来看,果然是件破烂流丢一口钟。” |
| gǔn guā liú shuǐ滚瓜流水 | 形容说话极其熟练、流利。 | 茅盾《霜叶红似二月花》五:“他得意地哈了一声就滚瓜流水地一口气说道:‘说是男女在那件事上也该平等。’” |
| jìn fù dōng liú尽付东流 | 比喻完全丧失或前功尽弃。 |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79回:“那缘法尽了,往时的情义尽付东流,还要变成了仇怨。” |
| cóng lìng rú liú从令如流 | 从令:服从命令;如流:好象流水向下,形容迅速。形容绝对服从命令。 | 《商君书·画策》:“是以三军之众,从令如流,死而不旋锺。” |
| fēng liú yùn shì风流韵事 | 韵:风致;情趣。原指风雅而有情趣的事;即旧时文人骚客诗歌唱和、琴棋书画一类活动。现多指男女相爱婚配之类的趣事;也指男女私情。 | 清 王韬《瀛壖杂志》:“人各却步立,不敢询姓氏,及移烛烛之,则倩扶也。一座哗然,此亦风流之韵事,扁平之佳话。” |
| hàn liú mǎn miàn汗流满面 | 形容极度紧张或非常劳累。 | 鲁迅《彷徨 伤逝》:“况且她又这样地终日汗流满面,短发都粘在脑额上;两只手又只是这样地粗糙起来。” |
| jiàng běn liú mò降本流末 | 犹言舍本逐末。 | 明·何景明《<武功县志>序》:“人才则由实而虚,文教则由振而委,亡弗降本流末暌正趋弊者矣!” |
| liú lí zhuǎn xǐ流离转徙 | 辗转迁移,无处安身。 | 清 戴名世《周烈妇传》:“与其妇翁皆贱业,两人流离转徙者久之。” |
| fēng liú yùn jiè风流缊藉 | 风流:风度,标格。形容人风雅潇洒,才华横溢。也形容文章诗画意趣飘逸含蓄。 | 宋·王灼《碧鸡漫志》第二卷:“晏元献公、欧阳文忠公,风流缊藉,一时莫及,而温润秀洁,亦无其比。” |
| fù zhū dōng liú付诸东流 | 付:交给;诸:之于;东流:向东流的江河。投入滚滚东流的江河中;一去再不回来。比喻希望落空;前功尽弃。 | 清 梁启超《再驳某报之土地国有论》:“而前此勤劳贮蓄所得之结果,遂付诸东流。” |
| fēng liú yùn jiè风流酝藉 | 风流:风度,标格。形容人风雅潇洒,才华横溢。也形容文章诗画意趣飘逸含蓄。 | 《隋书·儒林传·元善》:“善之通博,在何妥之下,然以风流酝藉,俯仰可观,音韵清朗,听者忘倦,由是为后进所归。” |
| rú yǎ fēng liú儒雅风流 | ①文雅而飘逸。②谓风雅淳正。 | 清·李渔《闲情偶寄·演习·脱套》:“方巾与有带飘巾,同为雅者之服。飘巾儒雅风流,方巾老成持重。” |
| shuò shí liú jīn铄石流金 | 高温熔化金石。形容天气酷热。 | 西汉 刘安《淮南子 诠言训》:“大热铄石流金,火弗为益其烈。” |
| liú lí suǒ wěi流离琐尾 | 比喻处境由顺利转为艰难。 | 《诗经 邶风 旌丘》:“琐兮尾兮,流离之子”。 |
| shuǐ liú yún sàn水流云散 | 喻时过境迁,人各一方。 | 宋·陆游《临江仙·离梁州作》词:“水流云散各西东。半廊花院月,一帽柳桥风。” |
| liú xīng fēi diàn流星飞电 | 比喻迅疾。 | 明·屠隆《彩毫记·湘娥访道》:“人世是流星飞电,荣华才转眼,似车轮下坂,弩箭离弦。” |
| wén bǐ liú chàng文笔流畅 | 文字通顺,读起来不费力。 | |
| fēng chū quán liú蜂出泉流 | 像群蜂倾巢,如泉水涌流。形容一时并作。 | 清 龚自珍《古史勾沉论二》:“孔子殁,七十子不见用,衰世著书之徒,蜂出泉流。” |
| yùn jiè fēng liú酝藉风流 | 酝藉:宽和有涵容。形容人的风度潇洒温文。 | 《旧唐书·权德舆传》:“动作语言,一无外饰,酝藉风流,为时称向。” |
| míng shì fēng liú名士风流 | 名士的风度和习气。指有才学而不拘礼法。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方术传论》:“汉世之所谓名士者,其风流可知矣。” |
| shǐ liú pì gǔn屎流屁滚 | 同“屎屁直流”。 | 清·彭养鸥《黑籍冤魂》第三回:“又闻得禁烟要用强硬手段,更急得屎流屁滚。” |
| diān pèi liú lí颠沛流离 | 颠沛:遭受挫折或困难;流离:离散、流落。因生活困窘而到处奔波流浪。 | 宋 张世南《游宦纪闻》第九卷:“而哀予颠沛流离万里,保有之难也,而共振显之。” |
| jiǔ liú sān jiào九流三教 | 泛指宗教、学术中各种流派。也指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 | 元 武汉臣《玉壶春》第二折:“做子弟的须要九流三教皆通,八万四千傍门尽晓。” |
| fēng liú jiā shì风流佳事 | 风流:指男女相互爱悦之事;佳事:美事。指男女情爱的美事。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32回:“今忽见宝玉也有麒麟,便恐借此生隙,同湘云也做出那些风流佳事来,因而悄悄地走来,见机行事,以察二人之意。” |
| xíng liú sǎn xǐ行流散徙 | 徙:迁徙。像云行水流似的分散迁徙。指万物随自然规律而变化。 | 战国·宋·庄周《庄子·天运》:“行流散徙,不主常声。” |
| jī liú yì kè畸流逸客 | 指高行脱俗的隐逸之士。 | 清 厉鹗《〈吴礼部诗话〉跋》:“[明 胡无瑞]尝跋此册及《敬乡录》云:‘遍举郡邑,凡有闻者,缉其制作履历,粲若指掌,下逮畸流逸客,片语只词,亦博采旁证。’” |
| fēng liú zǎi xiàng风流宰相 | 风流:有才学而不拘礼法。有才学而不拘礼法的宰相。 | 《南史·王俭传》:“俭常谓人曰:‘江左风流宰相,惟有谢安。’盖自况也。” |
| hàn liú jiā bèi汗流夹背 | 同“汗流浃背”。 | 清·昭槤《啸亭杂录·阿文成相度》:“陪臣汗流夹背,出谓人曰:‘此诚宰相语。’” |
| cóng liú wàng fǎn从流忘反 | 谓习从流俗而不可扭转。 | 《儿女英雄传》第二九回:“一记得了,久而久之,不论尊卑长幼,远近亲疏,一股脑子,把称谓搁起来,都叫别号,尤其怪。照这样从流忘反,流到我大清二百年后,只怕就会有‘甲斋父亲’‘乙亭儿子’的通称了。” |
| hàn liú qià bèi汗流洽背 | 同“汗流浃背”。 | 《旧唐书·昭宗纪》:“昭宗临轩自谕之曰:‘卿等藩侯,宜存臣节,称兵入朝,不由奏请,意在何也?’茂贞、行瑜汗流洽背,不能对。” |
| liè shí liú yún裂石流云 | 流:往来无定或转运不停。裂开山石,震动云霄。形容声音高昂响亮。 |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43回:“唱出一句来,端的有落尘绕梁之声,裂石流云之响。” |
| cóng shàn ruò liú从善若流 | 见“从善如流”。 | 《新唐书·张玄素传》:“从善若流,尚恐不逮,饰非拒谏,祸可既乎?” |
| fēng liú yǐ nǐ风流旖旎 | 风流:风韵;旖旎:柔美的样子。风韵柔媚。 | 元·乔吉《两世姻缘》第一折:“我这女儿吹弹歌舞,书画琴棋,无不精妙,更是风流旖旎,机巧聪明。” |
| liú fēng yí zhú流风遗躅 | 流风:遗风。前代遗留下来的风尚和陈迹。 | 金·蔡松年《雨中花》词序:“方今天壤间,盖第一胜绝之境,有意十筑于斯,雅咏玄虚,不谈世事,起其流风遗躅。” |
| wàn liú jǐng yǎng万流景仰 | 为各方面的人所敬仰。 | |
| liú shuǐ xíng yún流水行云 | ①流动的水和飘浮的云彩。②比喻旋踵即逝的东西。③比喻自然流畅,不拘泥。 | 宋·洪咨夔《朝中措·寿章君举》:“流水行云才思,光风霁月精神。” |
| rén yù héng liú人欲横流 | 指社会风气败坏,人们放纵情欲,不顾道德正义。 | 宋 陆九渊《语录》上:“后世人主不知学,人欲横流,安知天位非人君所可得而私?” |
| bù sāi bù liú,bù zhǐ bù xíng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 塞:堵塞;止:停止。比喻只有破除旧的、错误的东西,才能建立新的、正确的东西。 | 唐 韩愈《原道》:“然则如之何而可也?曰:不塞不流,不止不行,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 |
| dào bèi rú liú倒背如流 | 能很流利地把书本、诗文或资料倒转过来背。形容读得滚瓜烂熟。 | 郭沫若《苏联纪行日记 六月廿七日》:“她把说明小册子的英文部分似乎已经读得来倒背如流了。” |
| liú yán fēi yǔ流言飞语 | 见“流言蜚语”。 |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修鳞》:“流言飞语,何足凭信。” |
| èr liú zǐ二流子 | 不务正业游手好闲的人。 |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五章:“他父亲后来成了前后村庄有名的二流子。” |
| tóu biān duàn liú投鞭断流 | 《晋书·苻坚载记》:苻坚攻打东晋时骄傲地说,我的士兵把马鞭投到江里,都能把江水截断。比喻人马众多,兵力强大。 | 《晋书 苻坚载记》:“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何险之足恃?” |
| fēi duǎn liú cháng飞短流长 | 指散布流言;拨弄是非;制造错误舆论。飞:飞传;流:散布。 |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封三娘》:“妾来当须秘密。造言生事者,飞短流长,所不堪受。” |
| liú yán fēi yǔ流言蜚语 | 毫无根据的话;多指背后议论、诬蔑或挑拨离间的坏话。 | 《明史 马孟桢传》:“入主出奴,爱憎由心,雌黄信口,流言蜚语,腾入禁庭,此士习可虑也。” |
| chī zhàng tú liú笞杖徒流 | 笞:鞭打;杖:棒打;徒:徒刑;流:流放。指古代的四种刑罚。 | 元·乔孟符《金钱记》第三折:“本是些风花雪月,都做了笞杖徒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