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之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之的成语
成语解释出处
jīn lán zhī qì金兰之契金:黄金。兰:香草。契:投合。指情投意合的朋友。也指结拜弟兄。《周易 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qīng yíng zhī diào青蝇之吊死后只有青蝇来吊。比喻生前没有知己朋友的人。《三国志 吴书 虞翻传》裴松之注引《虞翻别传》:“自恨疏节,骨体不媚,犯上获罪,当长没海隅。生无可与语,死以青蝇为吊客。”
pín jiàn zhī jiāo bù kě wàng贫贱之交不可忘贫贱之交:贫困时的知心朋友。指人富贵时不要忘记贫贱时的朋友。唐·陈子昂《薛大夫山亭宴序》:“夫贫贱之交不可忘,珠玉满堂而不足贵,薛大夫其人也。”
qiāng bó zhī zhù将伯之助将:请求;伯:长者。请求长者帮助。指别人对自己的帮助。《诗经·小雅·正月》:“载输尔载,将伯助予。”
jīng rén zhī jǔ惊人之举值得赞叹的、令人惊奇的、好像超出人的能力或努力所达到的事情。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35章:“他过去在学校里的一些小小的‘惊人之举’,完全出于性格本身所致。”
lái zhī bù yì来之不易易:轻易、容易。形容获得成功或得到财物非常不容易。明 朱柏庐《治家格言》:“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xū yú zhī jiān须臾之间须臾:片刻。指极短的时间。明·施耐庵《水浒传》第39回:“须臾之间,只见戴宗舒眉展眼,便爬起来。”
fēng chén zhī yán风尘之言指蜚短流长的言语。《魏书·王慧龙传》:“赐慧龙玺书曰:‘义隆畏将军如虎,欲相中害,朕自知之,风尘之言,想不足介意也。”
pín jiàn zhī zhī bù kě wàng,zāo kāng zhī qī bù xià táng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贫贱之知:贫困时的知心朋友;糟糠:酒糟和糠麸。富贵时不要忘记贫贱时的朋友,不要抛弃共同患难过的妻子。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宋弘传》:“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zhù zhī zhú bó著之竹帛著:写作;竹帛:古代写字用的竹简和白绢。指著书。章炳麟《与龚未生书》:“所欲著之竹帛者,盖尚有三四种。”
qiān jīn zhī dī,kuì yú yǐ lòu千金之堤,溃于蚁漏堤:堤坝;溃:崩溃。一个小小的蚂蚁洞,可以使千里长堤溃决。比喻小事不慎将酿成大祸。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一》:“千金之堤,溃于蚁漏,有罅故也。”
sān nián zhī ài三年之艾病久了才去寻找治这种病的干艾叶。比喻凡事要平时准备,事到临头再想办法就来不及。《孟子·离娄上》:“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
jì mèng zhī jiān季孟之间这里指春秋时鲁国三家大贵族中势力最大的季氏和势力最弱的孟氏。指在季、孟两者之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先秦 孔子《论语 微子》:“若季氏,则吾不能;以季孟之间待之。”
liū zhī dà jí溜之大吉溜:趁人不注意偷偷地跑掉。吉:吉利;吉祥。偷偷地跑掉为妙。指溜掉了事。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8回:“帮他几个,其中一班势利小人,早已溜之大吉。”
lóng yáng zhī xìng龙阳之兴兴:嗜好,雅兴。战国时龙阳君以男色事魏王而得宠。指喜好男色。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回:“原来薛蟠自来王夫人处住后,便知有一家学,学中广有青年子弟,不免偶动了龙阳之兴,因此也假来上学读书。”
yún ní zhī bié云泥之别象天上的云和地上的泥那样高下不同。比喻地位的高下相差极大。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逸民传 矫慎》:“仲彦足下,勤处隐约,虽乘云行泥,栖宿不同。”
bīng gé zhī huò兵革之祸兵革:兵器战甲,引申为战争。指发生战争。东汉·班固《汉书·五行志中之下》:“将有急怒之谋,以生兵革之祸。”
bù shǎng zhī gōng不赏之功形容功劳极大。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臣闻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盖天下者不赏。”
fēng zhōng zhī zhú风中之烛在风里晃动的烛光。比喻随时可能死亡的老年人。也比喻随时可能消灭的事物。明 李贽《覆邓石阳书》:“犹闻拜疾趋,全不念风中之烛,灭在俄顷。”
kēng kēng zhī yú硁硁之愚硁硁:浅陋而又固执的样子。坚持自己看法的谦词。《论语·宪问》:“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已而已矣。’”
huà yī zhī fǎ画一之法指全体遵行、无一例外的法令政策。《后汉书 王充王符等传论》:“太叔致猛政之褒,国子流遗爱之娣,宣孟改冬日之和,平阳循画一之法。”
wàn rén zhī dí万人之敌敌:对抗。指武艺高强可敌强敌。也指善于统帅军队以抵御强敌。亦作“万人敌”。晋·陈寿《三国志·蜀志·关羽等传评》 :“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
lóu yǐ zhī chéng蝼蚁之诚
bēn zǒu zhī yǒu奔走之友指彼此尽力相助的挚友。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党锢传 何嵎》:“袁绍慕之,私与往来,结为奔走之友。”
wàn shì zhī yè万世之业传之万世的不朽功业。汉·贾谊《过秦论》:“子孙帝王万世之业。”
xuán zhī yòu xuán玄之又玄形容事理非常奥妙,不易理解。先秦 李耳《老子》:“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zhuǎn yǎn zhī jiān转眼之间转眼:一眨眼。一眨眼的时间。形容极短的时间。明 胡文焕《群音类选 葛衣记 荐之知信》:“无端平地起波涛,转眼之间忘久要。”
rán qí zhī mǐn燃萁之敏后因以之喻文思敏捷。相传三国魏曹植在其兄曹丕的胁迫下七步成诗,诗中有“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语。宋 宁参《白水县斋十咏》序:“曾无击钵之音,但愧燃萁之敏。”
yú rén zhī lì渔人之利渔人:比喻第三者。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6卷:“他日可以在里头看景生情,得些渔人之利。”
bù zhì zhī zhèng不治之症治不好的病、绝症。也比喻无法挽救的祸患或无法改正的弊端、错误。鲁迅《伪自由书 电的利弊》:“说先前身受此刑,苦痛不堪,辣汁流入肺脏及心,已成不治之症,即释放亦不免于死云云。”
shí shì zhī yì,bì yǒu zhōng xìn十室之邑,必有忠信邑:指小城市。即使是十户人家的小城镇,也有忠信的人。指处处都有贤人。春秋·鲁·孔丘《论语·公冶长》:“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qǐ guó zhī yōu杞国之忧同“杞人忧天”。宋·岳珂《桯史·岁星之祥》:“士大夫皆有杞国之忧。”
sī suǒ zhú zhī思所逐之盘算着如何驱赶他们。
sì zhī guò xì驷之过隙语出《墨子·兼爱下》:“人之生乎地上之无几何也,譬之犹驷驰而过隙也。”后用以喻光阴飞逝。语出《墨子·兼爱下》:“人之生乎地上之无几何也,譬之犹驷驰而过隙也。”
cái mò zhī sǒu才墨之薮指文人聚集的地方。清 龚自珍《书金伶》:“噫!江东才墨之薮,楼池船楫之观,灯洒之娱,春晨秋夕之游,美人公子,怜才好色,姚冶跌逿之乐,当我生之初,颇有存焉者矣。”
bù fǎ zhī tú不法之徒对抗或违反法律的人,歹徒或逃犯,流窜或犯有暴力行为罪行的亡命之徒。清·无名氏《刘公案》第11回:“而今我国大清,焉有这样不法之徒?”
jī quǎn zhī shēng xiāng wén,lǎo sǐ bù xiāng wǎng lái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现在形容彼此不了解,不互通音讯。《老子》:“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yī xiào zhì zhī一笑置之笑了一笑就放在旁边了;表示不当一回事。宋 陆游《书梦》诗:“一笑俱置之,浮生故多难。”
zì wǒ dé zhī,zì wǒ juān zhī自我得之,自我捐之捐:舍弃,抛弃。从我手里得到的东西,又从我手里失去。比喻兴败无常或得失相抵。西汉·司马迁《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魏其侯曰:‘侯,自我得之,自我捐之,无所恨。’”
pǔ tiān zhī xià,mò fēi wáng tǔ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普:普遍,全。苍天之下都是天子的辖地。指大一统思想。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昭公七年》:“故《诗》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wèi zhī rú hǔ畏之如虎畏:害怕。像怕老虎那样害怕。形容人很威严或凶狠。宋·龚明之《中吴纪闻·朱氏盛衰》:“有在仕途者,稍拂其意,则以违上命文致其罪,渐人畏之如虎。”
shéng mò zhī yán绳墨之言可以作为准绳、合乎道德圣智的言论。战国·宋·庄周《庄子·人间世》:“未达人心,而强以仁义绳墨之言,术暴人之前者,是以人恶有其美也。”
xuán qìng zhī jū悬磬之居磬:石制乐器。屋里就像挂着石磬一样。形容家贫如洗,一无所有。三国·魏·应璩《与韦仲将书》:“夫以原宪悬磬之居,而值皇天无已之雨,薪刍既尽,谷亦倾匮。”
zhāo zhāo zhī yǔ昭昭之宇昭昭:光明;宇:宇宙,指世界。指光明的世界。西汉·司马迁《淮南子·精神训》:“甘瞑于太霄之宅,而觉视于昭昭之宇。”
guī hè zhī nián龟鹤之年龟鹤的寿命很长。比喻人的寿命很长。晋·郭璞《游仙》:“借向蜉蝣辈,宁知龟鹤年。”
tā shān zhī shí,kě yǐ gōng yù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山:别的山。别的山上的石头。比喻能帮助自己提高见识改正缺点的外力。元·许名奎《忍经》:“尧夫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chún lú zhī sī莼鲈之思比喻怀念故乡的心情。《晋书·张翰传》:“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
biàn zhǐ zhī shēng变徵之声徵:古代五音之一;变徵:指古代七声音阶中的第四音级。指悲凉的音乐。西汉·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jī zhǒu zhī shǐ箕帚之使持箕帚,以供扫除之役。借作己妻之谦称。《韩诗外传》卷九:“楚庄王使使赍金百斤聘北郭先生,先生曰:‘臣有箕帚之使,愿入计之。’”
bái guī zhī diàn白圭之玷圭:古代行礼时用的玉器;玷:白玉上的斑点。比喻好人的缺点。《诗经 大雅 抑》:“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
tóng shēng zhī yìng同声之应应:应和。同类的事物相互感应。指志趣、意见相同的人互相响应,自然地结合在一起。朱自清《白采的诗——羸疾者的爱》:“这里深入显出的工夫,使这样奇异的主人公能与我们亲近,让我们逐渐的了解他,原谅他,最后和他作同声之应。”
hè sī zhī nù赫斯之怒赫:勃然震怒的样子;斯:语气助词。指帝王勃然震怒。《诗经·大雅·皇矣》:“王赫斯怒,爰整其旅。”
zhèn zhǔ zhī wēi震主之威威:威势。使君主畏忌的威势。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夫势在人臣之位而有震主之威,名高天下,窃为足下危之。”
lián chéng zhī bì连城之璧连城:连成一片的许多座城。后用来形容某种东西非常珍贵。璧:玉。非常珍贵的、非常值钱的美玉。也指价值极高的宝物或比喻珍贵的东西。西汉 司马迁《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遣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měi qín zhī xiàn美芹之献用以自谦所献菲薄,不足当意。《列子·杨朱》:“昔人有美戎菽,甘苔茎、芹萍子者,对乡豪称之。乡豪取而尝之,蜇于口,惨于腹。众哂而怨之,其人大惭。”
chí zhī yǒu gù,yán zhī yǒu lǐ持之有故,言之有理持:持论,立论;故:根据。立论有根据,讲话有道理。战国·赵·荀况《荀子·非十二子》:“纵情性,安恣睢,禽兽之行,不足以合文通治,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众。”
yán zhī wú zuì,wén zhī zú jiè言之无罪,闻之足戒言:说话;闻:听话;足:足以,值得;戒:警惕。指进言的人没有罪过,听的人足以引起警戒。清·汪琬《诗说序》:“诗独主志,所为主文谲谏,与言之无罪,闻之足戒者,其词则隐,其旨则微。”
kū gǔ zhī yú枯骨之余枯骨:白骨,引申为死人。比喻垂死的人。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四卷:“华存卑贱,枯骨之余。自处尘垢,久染浊秽。”
mén lǘ zhī wàng门闾之望指父母对子女的想望。西汉 刘向《战国策 齐策六》:“王孙贾年十五,事闵王。王出走,失王之处。其母曰:‘女朝出而晚来,则吾倚门而望;女暮出而不还,则吾倚闾而望。’”
shēng huā zhī bǐ生花之笔比喻杰出的写作才能。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梦笔头生花》:“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
shù zhī gāo wū束之高屋同“束之高阁”。明·李贽《读书乐》诗:“弃置莫读,束之高屋,怡性养神,辍歌送哭。”
shè jì zhī yì社稷之役社稷:古代帝王所祭的土神和谷神,代指国家;役:供职。臣下对君王应尽的职责。西汉·戴圣《礼记·少仪》:“为人臣下者,有谏而无讪,有亡而无疾,颂而无谄,谏而无骄,怠则张而相之,废则帚而更之,谓之社稷之役。”
yóu xuān zhī shǐ輶轩之使輶轩:轻便的车。乘轻便车的使者。指帝王的使臣。清·朱彝薄《张君诗序》:“昔之采风者,不遗邶庸、曹、桧,而吴、楚大邦,不见录于輶轩之使。”
shǐ shí zhī jiān矢石之间矢石:箭与礧石。比喻战场。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光武帝纪》:“天下士大夫捐亲戚,弃土壤,从大王于矢石之间者,其计固望其攀龙鳞,附凤翼,以成其所志耳。”
bái wū zhī shì白屋之士指贫寒的士人。汉 王充《论衡 语增》:“周公执贽下白屋之士。”
zhòng shǎng zhī xià,bì yǒu yǒng fū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指用重金悬赏,就会有勇于出来干事的人。元 王实甫《西厢记》:“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赏罚若明,其计必成。”
zhù shí zhī jì柱石之寄寄:寄托。比喻国家委以重任,寄托很大的希望。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朱浮传》:“委以大郡,任以威武,事有柱石之寄。”
yī zǒu le zhī一走了之谓不顾而去。鲁迅《书信集·致郑振铎》:“我亦尚在看看人间世,不过总有一天,是终于要‘一走了之’的,现在是这样的世界。”
wú jià zhī bǎo无价之宝无法估量价格的宝贝。比喻极珍贵的东西。元 王实甫《丽春堂》:“我这珠衣是无价之宝哩。”
bù liǎo liǎo zhī不了了之了:完结;了结;不了:不结束;不过问。用不了结的办法去了结它。指对没办完的或需解决的问题、事情不过问;拖延敷衍过去就算完事。宋 叶少蕴《避暑录语》上卷:“唐人言冬烘是不了了之语,故有‘主司头脑太冬烘,错认颜标是鲁公’之言,人以为是戏谈。”
yī shè zhī dì一射之地一箭所能达到的距离,约当一百二十至一百五十步。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二折:“将军若要做女婿呵,可按甲束兵,退一射之地。”
jīn shí zhī cè金石之策形容如同金、石一般经久而稳定的策略。《后汉书 冯衍传》:“故信庸庸之论,破金石之策。”
hé zhé zhī kū涸辙之枯涸:水涸,干涸;辙:车轮的痕迹。干涸的车沟里的小鱼。比喻在困境中急待援助的人。《剪灯新话·三山福地志》:“但愿捐斗水而活涸辙之枯,下壶飨而救翳桑之饿,此则故人之赐也。”
léi tíng zhī nù雷霆之怒雷霆:霹雳。象霹雳一样的盛怒。形容愤怒到了极点。《三国志 吴志 陆逊传》:“今不忍小忿,而发雷霆之怒,违垂堂之戒,轻万乘之重,此臣之所惑也。”
gù fù zhī ēn顾复之恩顾:回头看;复:反复。比喻父母养育的恩德。《诗经·小雅·蓼莪》:“父兮生我,母兮鞠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
tián fù zhī gōng田父之功指不预其事而轻易得到好处。西汉 刘向《战国策 齐策三》:“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有田父之功。”
fēng mù zhī sī风木之思比喻父母亡故,不及孝养而生的思念之情。明·张居正《承天大志纪赞·陵寝纪》:“臣谨以山川形胜、陵宫规制,各为一图,用备九重瞻览,少慰风木之思。”
féng jūn zhī è逢君之恶执迎合昏庸的执政者,引他去干坏事。《孟子·告子下》:“长君之恶其罪小,逢君之恶其罪大。”
yī jǐ zhī jiàn一己之见指一个人的意见。宋·周煇《清波杂志》卷八:“近时曾公端伯亦编皇宋百家诗选,去取任一己之见。”
hé shǔ zhī shāng禾黍之伤禾:粟;黍:谷子。对故国的怀念。指国破家亡的悲伤。宋·委心子《新编分门古今类事·丘墟之象》:“后巢寇入京,焚灭殆尽,悉为瓦砾狐兔穴矣。游者有禾黍之伤。”
zhù shí zhī shì柱石之士柱石:支梁的柱和承柱的石。比喻能够担当国家重任的人。晋·陈寿《三国志·魏志·蒋济传》:“当今柱石之士虽少,至于行称一州,智效一官,忠信竭命,各奉其职,可并驱策,不使圣明之朝有专吏之名也。”
sāng jiān zhī yuē桑间之约指男女之间的约会。清·唐仲冕《介如居士遗事》:“美人者某指挥使女也,慕伯虎才名,暗以手书订桑间之约,期以八月十五试毕赴之。”
qiè zān zhī chén窃簪之臣簪:簪子。比喻拥有一种微末技能可以排除危难的人。汉·王充《论衡·逢遇》:“亦有以遇者,窃簪之臣,鸡鸣之客是也。”
yī fàn zhī dé一饭之德喻微小的恩德。西汉·司马迁《史记·范雎蔡泽列传》:“范雎于是散家财物,尽以报所尝困厄者。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
dāng jīn zhī wù当今之务当:当前;务:应该做的事。当前急切应办的要事。晋·陈寿《三国志·魏志·卫凯传》:“当今之务,宜君臣上下,并且筹策,计较府库,量入为出。”
hòu gù zhī yōu后顾之忧顾:回视;后顾:回过头照顾。指来自后方或将来的忧患。北齐 魏收《魏书 李沖传》:“朕以仁明忠雅,委以台司之寄,使我出境无后顾之忧,一朝忽有此患。”
jì rán zhī shù计然之术见“计然之策”。
jīng yàn zhī tán经验之谈指言谈有亲身实践作为根据;能使人信服、感动。巴金《寒夜》:“‘钟老这是经验之谈啊!’小潘大声笑着说。”
jiǔ wǔ zhī wèi九五之位九五:指帝位。指帝王的尊位。《宋书·武帝纪》:“夫或跃在渊者,终飨九五之位。”
ěr shí zhī yán耳食之言耳食:耳朵吃饭。比喻耳杂吃进去的不知滋味。不加分辨的;指没有确凿的根据;未经思考分析的传闻。西汉 司马迁《史记 六国年表序》:“不察其始终因举而笑之,不敢道,此与以耳食无异。”
chéng tiān zhī hù承天之祜承:蒙受;祜:福。蒙受老天的赐福。《诗经·小雅·信南山》:“受天之祜。”
ěr shí zhī tán耳食之谈耳食:以耳吃食,指不加审察,轻信传闻。指听来的没有根据的话。清 阮葵生《茶余客话》卷六:“此耳食之谈,引经断狱,当不如是。”
biàn sè zhī yán变色之言使脸色改变的话。多指为争论是非曲直而冲动发怒时说的话。《汉书 匡衡传》:“朝有变色之言,则下有争斗之患。
jiāo bì shī zhī交臂失之交臂:胳膊碰胳膊。胳膊相碰;擦身而过。指当面错过或失掉好机会。庄周《庄子 田子方》:“吾终身与汝交一臂而失之,可不哀与?”
bù dé yǐ ér wéi zhī不得已而为之没有办法,只能这样做。宋·辛弃疾《九议》:“岁币郊祀之费,是不得已而为之者。”
liù chǐ zhī gū六尺之孤指没有成年的孤儿。先秦 孔子《论语 泰伯》:“可以托六尺之孤。”
qì zhī dù wai弃之度外谓根本不放在心上。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周孔之业,弃之度外。”
juān dī zhī láo涓滴之劳涓:细流;滴:水珠。很小的一点功劳。唐 李世民《赐刘洎自尽诏》:“刘洎出自闾武,言行罕称,于国无涓滴之劳,在朕匪粉榆之旧。”
àn gǔ zhī biàn岸谷之变岸:喻指高位。比喻政治上的重大变化。《诗经 小雅 十月之交》:“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yán zhī yǒu gù言之有故所说的话有根据。清·魏源《默觚下·治篇六》:“其言之有故,其持之成理,上傅会乎经义,使人主中其腊毒而不自知,君子所深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