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作的成语
|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 dǎ gōng zuò yī打恭作揖 | 旧时礼节,弯身抱拳,上下摆动,表示恭敬。 | 明·李贽《因记往事》:“嗟乎!平居无事,只解打恭作揖,终日匡坐,同于泥塑。” |
| jiǎo róu zào zuò矫揉造作 | 矫:使弯曲的变成直的;揉:使直的变成弯的。形容故意做作;表现得极不自然。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51回:“黛玉拦道:‘这宝姐姐也忒胶柱鼓瑟,矫揉造作了。” |
| guān jī ér zuò观机而作 | 见“观机而动”。 | 《隋书·贺娄子幹传》:“今臣在此,观机而作,不得准诏行事。” |
| zuò jiǎn zì fù作茧自缚 | 茧:蚕茧;缚:缠裹。蚕吐丝作茧子;把自己包裹起来。比喻自己束缚自己;也比喻使自己陷入困境。 | 唐 白居易《江州赴中州至江陵以来舟中示舍弟五十韵》:“烛蛾谁救护?蚕茧自缠萦。” |
| féng chǎng zuò xì逢场作戏 | 逢:碰到;遇到。场:戏剧曲艺杂技演出的场地。原指卖艺要遇到适当的地方就开场表演。后用以比喻在一定的场合下随意应酬;偶而凑凑热闹。 |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南岳让禅师法嗣 江西马祖道一禅师》:“竿木随身,逢场作戏。” |
| shàn zuò wēi fú擅作威福 | 擅:自作主张。滥用职权,作威作福。 | 元·无名氏《连环计》第一折:“方今汉朝献帝在位,被那董卓专权,擅作威福,生杀由己。” |
| jīng gēng xì zuò精耕细作 | 精心细致地耕作。指庄稼的耕种经营十分认真细致。 | 毛泽东《做革命的促进派》:“我们靠精耕细作吃饭,人多一点,还是有饭吃。” |
| dà tí xiǎo zuò大题小作 | 将磊韪写成小文章。比喻把重大问题当作小事情来处理。 | 老舍《读〈套不住的手〉》:“这篇作品不是小题大作,而是大题小作,篇幅不长,而意义很大。” |
| niǔ niē zuò tài扭捏作态 | 具有娇揉造作或夸张的性格,不是天然或自然的。 | |
| zuò fú zuò wēi作福作威 | 原指国君专行赏罚,独揽威权。后用以形容妄自尊大,滥用权势。 | 语出《书 洪范》:“惟辟作福,惟辟作威,惟辟玉食。臣无有作福作威玉食。” |
| fēng chài zuò yú huái xiù蜂虿作于怀袖 | 比喻出乎意外的惊吓。 | 《晋书·刘毅传》:“蜂虿作于怀袖,勇夫为之惊骇,出于意外故也。” |
| gù tài fù zuò故态复作 | 指旧的习气或毛病等又出现了。同“故态复萌”。 |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八大王》:“今老将就木,潦倒不能横飞,故态复作,我自不懈耳。” |
| yǐ jiāo zuò mèi倚姣作媚 | 倚:凭借;姣:美好;媚:迷人。凭着自己美貌,任意撒娇胡闹。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九回:“先时不过挟制薛蟠,后来倚姣作媚,将及薛姨妈,后将至宝钗。” |
| zuò fǎ zì bì作法自毙 | 毙:倒下;死去。自己立法;却使自己受害。比喻自作自受。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商君列传》:“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商君喟然叹曰:‘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 |
| chǒu rén duō zuò guài丑人多作怪 | 长相丑陋的人经常做出一些离奇古怪的事来为难别人。 | 茅盾《叩门》:“是你这工于吠影吠声的东西,丑人作怪似的惊醒了人,却只给人们一个空虚!” |
| rǎn jiù zuò xīn染旧作新 | 谓改头换面,以旧充新。 | 宋·李斠《答黄著作书》:“今之学者……但诵得古文十数篇,拆南补北,染旧作新,尽为名士矣,何工拙之辨哉?” |
| wèi hǔ zuò chāng为虎作伥 | 被老虎咬死的人变成鬼;又去引诱别人来让老虎吃;这种鬼叫作“伥”。比喻充当恶人的帮凶。 | 孙中山《革命原起》:“有保皇党发生,为虎作伥,其反对革命,反对共和。” |
| huǐ qí shǎo zuò悔其少作 | 谓不满其年轻时未成熟的作品。 | 汉·杨修《答临淄侯笺》:“修家子云,老不晓事,强著一书,悔其少作。” |
| zuò jiān fàn kē作奸犯科 | 作奸:干坏事;科:科条;法律条文。为非作歹;触犯律条。 | 三国 蜀 诸葛亮《前出师表》:“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
| zuò zuò yǒu máng作作有芒 | 作作:光芒四射的样子。形容光芒四射。也比喻声势显赫。 | 《史记·天官书》:“岁阴在酉,星居午。……作作有芒。” |
| yī shēn zuò shì yī shēn dāng一身作事一身当 | 一个人自己做的事情自己要敢于承担责任。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92回:“我恨他为什么这样胆小,一身作事一身当,为什么要逃。就是他一辈子不来了,我也一辈子不嫁人的。” |
| móu dào zuò shě谋道作舍 | 造房子请教路人。比喻人多嘴杂,意见纷纷,办不成事。 | 宋·宋祁《杂说》:“谋道作舍,三年弗架。” |
| wū xià zuò wū屋下作屋 | 同“屋下架屋”。 | 宋·宋祁《宋景文公笔记·释俗》:“古人讥屋下作屋,信然!” |
| bìng jiān zuò zhàn并肩作战 | 密切配合,一起打仗。比喻团结合作,共同完成某项任务。 | 柯岗《逐鹿中原》第四章:“我们第二野战军和第三野战军,要在中原地区并肩作战的意义和注意事项。” |
| zhuāng yāo zuò guài装妖作怪 | 装扮妖怪骗人。比喻故意做作,把事情弄得玄妙莫测。 | 清 古吴墨浪子《西湖佳话 白堤政迹》:“只应送来这些诗,不是陈腐,就是抄袭,若要新奇,便装妖作怪,无一首看得上眼。” |
| chéng shuāng zuò duì成双作对 | 配成一对。 | 元 无名氏《百花亭》第三折:“假若是怨女旷夫,买吃了成双作对。 |
| zhuāng fēng zuò shǎ装疯作傻 | 故意装成疯疯癫癫,傻里傻气。同“装疯卖傻”。 | 郑振铎《桂公塘》八:“贾余庆在饮酒中间,装疯作傻,诋骂南朝人物无所不至,用以献媚于铁木儿。” |
| lǎo cán zuò jiǎn老蚕作茧 | 老蚕吐丝作茧,把自己包在里面。比喻自己束缚自己。 | 宋·苏轼《石芝》:“老蚕作茧何时脱?梦想至人空激烈。” |
| shǐ xīn zuò xìng使心作倖 | 用心机。亦作“使心用倖”。 | |
| shǐ xīn zuò xìng使心作幸 | 亦作“使心用幸”。用心机。 | 元·关汉卿《玉镜台》第二折:“都为他皓齿明眸,不由我使心作幸。” |
| yī bù zuò,èr bù xiū一不作,二不休 | 要么不做,做了就索兴做到底。指事情既然做了开头,就索兴做到底。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六回:“索性让我一不作,二不休,见一个杀一个,见两个杀一双,杀个爽快。” |
| zuò xiǎo fú dī作小服低 | 指与人作妾或顺从比己低下者。形容谦退温顺。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回:“宝玉又是天生成惯能作小服低,赔身下气,情性体贴,话语绵缠。” |
| féng chǎng zuò qù逢场作趣 | 犹言逢场作戏。偶尔随俗应酬凑凑热闹。 | 沈从文《八骏图·顾问官》:“他那神气似真非真,因为是师长的老部属,平时又会逢场作趣,这时节乘顺水船就来那么一手。” |
| xià mǎ zuò wēi下马作威 | 指官吏到任故意用严法处理下属树立威风。泛指先给对方一点厉害。 | 东汉·班固《汉书·叙传》:“定襄闻伯素贵,年少,自请治郡,畏其下马作威,吏民竦息。” |
| tōng lì hé zuò通力合作 | 不分彼此;共同努力。通:联合。 | 先秦 孔子《论语 颜渊》:“盍彻乎”宋 朱熹注:“一夫受田百亩,而与同沟共井之人,通力合作,计亩均收。” |
| yíng sī zuò bì营私作弊 | 见“营私舞弊”。 | 清·谭嗣同《代拟上谕》:“总期民隐尽能上达,督抚无从营私作弊为要。” |
| nìng wéi tài píng gǒu,mò zuò lí luàn rén宁为太平狗,莫作离乱人 | 宁:宁愿;莫:不。宁愿做太平年代的狗,也不愿做战乱年代的人。形容人们遭逢乱世的痛苦心情。 | 元·施君美《幽闺记·偷儿挡路》:“宁为太平狗,莫作离乱人。” |
| luàn zuò yī tuán乱作一团 | 混杂在一起,形容极为混乱。 | 鲁迅《热风 随感录三十三》:“他拿了儒、道士、和尚、耶教的糟粕,乱作一团,又密密的插入鬼话。” |
| wú è bù zuò无恶不作 | 恶:坏事。没有哪样坏事不干的。指干尽了坏事。 | 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73回:“程大姐自到周龙皋家,倚娇作势,折毒孩子,打骂丫头,无恶不作。” |
| chéng fó zuò zǔ成佛作祖 | 佛教语。谓修成佛道,成为祖师。亦以喻获得杰出成就。 | 《白雪遗音·马头调·小尼姑》:“成佛作祖待作甚么?陈妙常也曾还俗过。” |
| yī xíng zuò lì一行作吏 | 一经做了官。 | 三国 魏 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游山泽,观鱼鸟,心甚乐之。一行作吏,此事便废。” |
| tuán shā zuò fàn抟沙作饭 | 比喻白费心思。 |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牧童》:“然则与此辈论交,如抟沙作饭矣。” |
| huí chēn zuò xǐ回瞋作喜 | 瞋:发怒时瞪大眼睛。由发怒转为高兴。 | 明·天然痴叟《石点头·侯官县烈女歼仇》:“徐氏一见知心人,回瞋作喜。” |
| jiāo róu zào zuò娇揉造作 | 不自然地装扮或装模作样,故意夸张而造作。 | |
| ná qiāng zuò diào拿腔作调 | 故意装出特殊的腔调。 | 老舍《四世同堂》:“冠先生拿腔作调的说:‘请太太不要发脾气!’说罢,戴起帽子,懒洋洋的走出去。” |
| bǎi dǔ jiē zuò百堵皆作 | 堵:墙;作:兴建。许多房屋同时建造。 | 《诗经 小雅 鸿雁》:“之子于垣,百堵皆作。虽则劬劳,其究安宅。” |
| xīng yāo zuò luàn兴妖作乱 | 同“兴妖作怪”。 | 魏巍《东方》第三部第五章:“特别是还有帝国主义、反动派兴妖作乱,时时刻刻都想推翻我们。” |
| zì shòu zì zuò自受自作 | 受:承受。自己做了蠢事坏事,自己受累。 | 元·李致远《还牢末》第二折:“岂不闻天网恢恢,也是我自受自作。” |
| tán jiàn zuò gē弹剑作歌 | 比喻怀才不遇。 | 唐·李白《行路难·其二》:“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 |
| suǒ zuò suǒ wéi所作所为 | 指做的一切事情或全部行为。多指一些不好的行为。 | 明 李贽《答周西岩书》:“我不识渠半生以前所作所为,皆是谁主张乎?” |
| zì zuò zhī niè自作之孽 | 孽:罪恶,灾祸。指自己招来的罪孽或灾祸是逃不脱的。 | 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44章:“与卖国者言救国,与毁法者言护法……尽王揖唐等自作之草,如何与彼谈判!” |
| zhí kē zuò fá执柯作伐 | 执:拿着;柯:斧头柄;伐:采伐。手执斧头去采伐。指给人做媒。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九回:“此十三妹所以挺身出来,给安龙媒、张金凤二人执柯作伐的一番苦心孤诣也。” |
| zuò zuò suǒ suǒ作作索索 | 象声词。描写老鼠活动的声音。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有鼠作作索索。” |
| huí chēn zuò xǐ回嗔作喜 | 嗔:生气。由生气转为喜欢。 | 《京本通俗小说 错斩崔宁》:“那客人回嗔作喜,收拾了刀杖。” |
| mó zhuān zuò jìng磨砖作镜 | 磨砖头成镜子。比喻事情不能成功 | 宋·陆游《仰首座求钝庵》诗:“掘井及泉那用巧,磨砖作镜未为愚。” |
| niǔ zhí zuò qū扭直作曲 | 比喻是非颠倒。 | |
| péng bǐ zuò jiān朋比作奸 | 见“朋比为奸”。 |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回:“且君为臣之标率,君不向道,臣下将化之,而朋比作奸,天下事尚忍言哉?” |
| zuò shě dào páng作舍道旁 | 比喻众说纷纭,事情难成。 | 《幼学琼林 卷三 人事类》:“作舍道旁,议论多而难成。” |
| fēn gōng hé zuò分工合作 | 众人各司其责,共同从事工作。 | 沈从文《常德的船》:“有些家中人说不定还留在县里,经营一种不必要本钱的职业,分工合作,都不闲散。” |
| shǐ zuò yǒng zhě始作俑者 | 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开始制作俑的人。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 | 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
| zuò kùn shòu dòu作困兽斗 | 虽受困顿,也要奋力相拼,抗争不休。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宣公十二年》:“得臣犹在,忧未歇也。困兽犹斗,况国相乎!” |
| dǎ gǒng zuò yī打拱作揖 | 见“打恭作揖”。 | 孔厥、袁静《新儿女英雄传》第十四回:“大老鸹吓得直不起腰来,打拱作揖的说。” |
| gù zuò zī tài故作姿态 | 指假装具有艺术效果的姿势或假装的模样。 | 王朔《永失我爱》:“‘我就喜欢你这样。’我冲她背影嚷,‘不怕说实话,就怕故作姿态。’” |
| líng jiǎo mó zuò jī tóu菱角磨作鸡头 | 比喻困难大,波折多。 | 宋·陆游《书斋壁》诗:“平生忧患苦萦缠,菱刺磨成芡实圆。”自注:“俗谓困折多者谓菱角磨作鸡头。” |
| bù kuì bù zuò不愧不作 | 愧、怍:惭愧。光明正大,问心无愧。 | 《孟子·尽心上》:“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 |
| zì zuò mén hù自作门户 | 指自己创立派别或结成宗派。同“自立门户”。 | 《旧唐书 韦云起传》:“今朝廷之内,多山东人,而自作门户,更相剡荐,附下罔上,共为朋党。” |
| zuò niú zuò mǎ作牛作马 | 牛、马:比喻供人使唤的人。指被当作牛马驱使。 |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韶州云门山爽和尚》:“问‘受施主供养将何报答?’师曰:‘作牛作马。’” |
| zuò jià yī shāng作嫁衣裳 | 指白白替别人操劳,自己却一无所得。 | 唐 秦韬玉《贫女》诗:“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
| zuò zéi xīn xū作贼心虚 | 虚:怕。指做了坏事怕人知道,心里老是不安。 | 宋 释悟明《联灯会要 重显禅师》:“却顾侍者云:‘适来有人看方丈么?’侍者云:‘有。’师云:‘作贼人心虚。’” |
| xiǎo tí dà zuò小题大作 | 拿小题目做大文章。比喻把小事情当做大事情来处理。 | 明 杨聪《玉堂荟记》:“成既被提入京,欲伸前志,每为范木渐所阻,迨苋以艰去,而成遂奏揭纷出,小题大作矣。” |
| è zuò jù恶作剧 | 捉弄人的使人难堪的行动。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婴宁》:“观其孜孜憨笑,似全无心肝者,而墙下恶作剧,其黠孰甚焉!” |
| zuò gǔ zhèng jīng作古正经 | 犹言一本正经。 | 艾芜《一个女人的悲剧》五:“陈家驼背子板起面孔,作古正经地说:‘我刚才想了好一阵,一定是那会事情’” |
| wǔ bù shàn zuò武不善作 | 意思是既动武就不能讲斯文。 | 《西游记》第六三回:“常言道:‘武不善作’,但只怕起手处不得留情,一时间伤了你的性命。” |
| zuò làng xīng fēng作浪兴风 | 掀起风浪。比喻制造事端。 | 《再生缘》第七十四回:“[郡主]心中本有些须醋,被江妈,作浪兴风煽惑他。” |
| tōng tóng zuò bì通同作弊 | 作弊:用欺骗的手段做违法乱纪或不合规定的事情。串通一起做坏事。 | 元 白朴《墙头马上》第三折:“你与孩儿通同作弊,乱我家法。” |
| gū jūn zuò zhàn孤军作战 | 孤立无援的军队单独奋战。比喻单独办事,没有人支援。 | 刘桢《隋书 虞庆则传》:“由是长儒孤军独战,死者十八九。” |
| cóng zhōng zuò gěng从中作梗 | 在事情进行中,设置障碍,故意为难。 | 清·张集馨《道咸宦海见闻录》:“是以粮道必应酬将军者,畏其从中作梗也。” |
| gǎn zuò gǎn dāng敢作敢当 | 敢:有胆量。敢于放手行事,敢于承担责任。 | 清 石玉昆《三侠五义》第75回:“敢作敢当,才是英雄好汉。” |
| zhuāng chī zuò tài装痴作态 | 故意装出呆傻的样子。 | 清·袁枚《新齐谐·借棺为车》:“持大斧出,劈棺,骂曰:‘业已到家,何必装痴作态。’死者大笑,掀棺而起。” |
| jiǎo róu zào zuò挢揉造作 | 矫揉造作。谓过分做作,极不自然。 | 清·俞樾《茶香室丛钞·饶州神童》:“按如此教小儿,可谓挢揉造作矣。” |
| fàn shàng zuò luàn犯上作乱 | 犯:干犯。封建统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义。 | 先秦 孔子《论语 学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
| lìng rén zuò ǒu令人作呕 | 呕:想吐;恶心。形容使人厌恶。 | 梁遇春《黑暗》:“一面是令人作呕的名士,一面是令人作呕的俗物。” |
| luàn zuò hú wéi乱作胡为 | 犹胡作非为。 | 元·吴昌龄《张天师》第二折:“直这般无廉鲜耻,乱作胡为。” |
| hū niú zuò mǎ呼牛作马 | 见“呼牛呼马”。 | 《庄子·天道》:“昔者子呼我牛也,而谓之牛,呼我马也,而谓之马。” |
| xià chē zuò wēi下车作威 | 原指封建时代官吏一到任,就显示威风,严办下属。后泛指一开头就向对方显示一点厉害。 | 《汉书·序传》:“定襄闻伯素贵,年少,自请治剧,畏其下车作威,吏民竦息。” |
| wú suǒ zuò wéi无所作为 | 作为:做出成绩。指工作中安于现状;缺乏创造性。 | 宋 朱熹《朱子语类》:“然黄帝亦曾用兵战斗,亦不是全然无所作为也。” |
| zài zuò dào lǐ再作道理 | 亦作“再做道理”。谓另行打算或另想办法。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三:“桂娘一定在里头,只作三不知闯将进去,见他时再作道理。” |
| xīng xīng zuò tài惺惺作态 | 形容假模假样的故作姿态。形容虚情假意的样子。惺惺:虚伪的样子。 | 司马文森《风雨桐江》第四章:“老鬼心里明白,却仍惺惺作态。” |
| wǔ háng bā zuò五行八作 | 泛指各行各业。 | 老舍《龙须沟》第一幕:“五行八作,就没你这一行。” |
| yǐ shēn zuò zé以身作则 | 身:自身;则:准则;榜样。用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 | 先秦 孔子《论语 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
| hú zuò fēi wéi胡作非为 | 指毫无顾忌或不考虑后果地肆意行动。非为;干坏事。 | 清 李汝珍《镜花缘》:“或诬好吃懒做,或诬胡作非为。” |
| chóng zuò féng fù重作冯妇 | 表示人又重操旧业。 | 鲁迅《而已集·反漫谈》:“曾经有一位总长,听说他的出来就职,是因为某公司要来立案,表决时可以多一个赞成者,所以重作冯妇的。” |
| zhǐ lù zuò mǎ指鹿作马 | 比喻有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同“指鹿为马”。 | 《三国志 魏志 鲍勋传》:“大军还洛阳,曜有罪,勋奏绌遣。而曜密表勋私解邕事。昭曰:‘勋指鹿作马,收付廷尉。’” |
| yǒu suǒ zuò wéi有所作为 | 可以做事情;并能取得较大的成绩。 | 先秦 孟轲《孟子 离娄下》:“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
| tiān bù zuò měi天不作美 | 天不成全美事。多指要进行的事情因刮风下雨而受到了影响。 | 清·唐芸洲《七剑十三侠》第23回:“哪知天不作美,到了晚上,彤云密布,降下一天大雪。” |
| zuò yù rén cái作育人材 | 培育人才。 | 《诗经·大雅·域朴》:“周王寿考,遐不作人?” |
| wéi fēi zuò è为非作恶 | 见“为非作歹”。 | 清·贪梦道人《彭公案》第七回:“今天倚仗你那些为非作恶之人,前来扰乱我的公事,对也不对?” |
| rèn zéi zuò zǐ认贼作子 | 见“认贼为子”。 | 明·徐复祚《一文钱》第三出:“有一等颠倒丧志,投东觅西,失却眼前至宝,这便是认贼作子。” |
| wéi fēi zuò dǎi为非作歹 | 做种种坏事。为:做;歹:指坏事。 | 元 尚仲贤《柳毅传书》第二折:“我且拿起来,只一口将他吞于腹中,看道可还有本事为非作歹哩。” |
| zuò shě dào biān作舍道边 | 在路旁筑室,和过路人商量。比喻各有各的说法,事情没法做成功。 | 《诗经 小雅 小旻》:“如彼筑室于道谋,是用不溃于成。” |